有人说他是一个可耻可恨的叛徒,也有人说他是一个爱人民的大能臣。他说他是“大明骨,大清肉”。这样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是清初文臣范文程。为什么后人对他有如此其他的判断?我们应该先看看范文程的所作所为,然后再看他的评价是否合适。
范文程(1597-1666),清朝开国重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据说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北宋宰相范纯仁和著名大臣范仲淹。据说范文程“少读书,英敏沉毅”,小有名气。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八旗军攻占抚顺,范文程主动与努尔哈赤见面,准备投降后金。范文程在努尔哈赤面前回答如流,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很快就被任命为文职。皇太极继位后,后金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经营的领土不断发展,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做生意。范文程读诗读书足智多谋,能亲自杀敌,驻守遵化城,劝大凌河,拉拢耿仲明、孔有德等人归后金,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在皇太极团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他破旅顺,收平岛,讨朝鲜,抚定蒙古。
[img]389995' />
尽管豫县王多多占领了范文程的妻子,但范文程仍然关注满清政权的整体情况。顺治第一年(1644年)4月,范文程写了《政王》,邀请军队征服明朝,并规划了满清夺取中原的战略和原则。山海关大战期间,吴三桂的军队与李自成大顺军队陷入僵局。吴三桂向清军请求救援时,多尔根犹豫不决。他不知道是否应该派兵。他咨询了范文程。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范文程向多尔根解释了当时的世界趋势,认为清军应该抓住如此宝贵的历史机遇,与吴三桂军队一起出兵打击农民军。多尔根采纳了他的意见,为清军入关占领中原奠定了基础。
清军于1644年5月初二占领北京。刚刚经历过战争的北京城战不止,人心慌。清军攻略明朝的战争还远未结束,清廷立足不稳,各方势力引领观望。范文程主持京城事务,安排后勤补给,安抚战后人民。范文程昼夜工作,集中精力维护已占领地方的治安,建议争取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崇祯皇帝刚刚殉国,这让明朝的文武官员和许多人感到震惊。因此,通过多尔根的公告,他认为李自成是一个伟大的叛乱,埋葬了崇祯皇帝,征服了臣民的心。
[img]389996' />
后来,范文程勇敢地撤退,并在顺治初年逐渐退出决策中心。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享年70岁,没有像许多开国英雄那样被屠杀。许多后代都有阴影,名声和荣耀,没有遗憾。
有人认为范文程是大明子民,但他帮助了满清政权,也有人认为他是汉民族和大明政权的叛徒。有人把范文程比作张良、刘伯温,认为他是清朝开国的一流元勋。《清史稿》称赞他说:“文程定大计,左台赞襄,佐命勋最高。康熙帝说:“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由此可见,清朝入主中原,建立全国政权,范文程贡献重大。从底层群众的角度来看,范文程的一系列安民护民措施也使战争时代的人民尽可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范文程对历史和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范文程生名哀荣,无怨无悔。他为清朝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