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朝廷以上的党争不断,中国到处都是侵略者。然而,在东北地区,女真人突然崛起。努尔哈赤以“七大仇恨”祭天,宣布脱离明朝的束缚,兴高采烈地攻打大明。萨尔浒战后,明朝精锐失去了主动权,从而失去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后金几乎战无不胜,连接抚顺、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重要城镇,成为明朝最大的外患。
这时,努尔哈赤一定很自豪。他渴望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然而,当他继续南下时,他在宁远遇到了军事滑铁卢。这座小孤城成了他不可逾越的长城,永远留在这里。
[img]389606' />
沈阳和辽阳坠落后,广宁也被后金征服。沿途40多个堡垒都是徒劳的,都落入后金之手。形势真的很危急。熊廷碧放弃了辽西。他被明朝斩首。传到第九边后,继任的辽东巡抚王也计划放弃宁远,返回山海关,全力以赴坚守。
然而,负责宁远城防御的袁崇焕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兵荒马乱的时候,他一个人骑出关巡逻,用实际行动告诉那些怕敌如虎的书生:后金不可怕,只要给我足够的粮草,宁远就能守住。(给我军马钱谷,我一个人守这个。)
正好朝廷把支持他的孙承宗取代了王在晋,所以袁崇焕的主张得到了支持,他和满桂一起驻扎在宁远城。
[img]389607[/img]
宁远的城墙最初是祖大寿修复的,当时不是前线,不能满足防守的要求。袁崇焕和满桂重新制定了标准,抓住了工作和时间,迅速加强了城墙。随后,在孙承宗的支持下,袁崇焕占领了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小凌河等城市,将宁远的深度推进了200英里,大大缓解了宁远的压力。
然而,孙承宗很快被免职,阉割党成员高志担任辽东经济战略,再次主张弃守宁远。袁崇焕声称自己是宁远路,人在城里,永不抛弃。高志没有跟他啰嗦,就让他带着少数兵力防御,把锦州、右屯、大、小凌河等地的兵马、粮草、守城器材全部撤回山海关。这样,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努力就白白浪费了,宁远又成了孤城。
然而,对于无能的人来说,给他整个世界也会失败。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给他一个孤独的城市也可能创造奇迹。当不可战胜的努尔哈赤带着他的八旗子弟来到宁远时,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堡垒都是空的,所有的战壕都被撤退了,袁崇焕把所有的活力都撤进了城市。当然,还有著名的红夷大炮。
[img]389608' />
此时,后金约6万人,宁远守军不到2万人。此外,由于连战连胜,八旗军在攻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高第则认为宁远不能守卫,再派人也是白白牺牲。因此,宁远是一座注定没有援助的孤城。
然而,宁远也有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袁崇焕把原本设在城外战壕里的红夷大炮放在城头。这是当时葡萄牙人购买的最先进的火炮,共有11门,可以旋转发射。
[img]389609'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三天三夜。后来,金军像潮水一样涌向宁远城,万箭齐发射到城楼上。连城头上的悬牌都像刺猬一样射击。袁崇焕命令红夷大炮射击。满桂、左辅、祖大寿、朱梅等将军守卫四个城门,依城而战。城里的士兵们血淋淋地战斗,女真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后金军用盾车掩护,在城门角两个防御薄弱的地方挖了一个两丈见方的大洞。这是宁远最危险的时候。如果有一点差距,八旗军就会破城而入。
就在这时,袁崇焕平静下来,亲自承担土壤和石头,带领军民修复城墙的破损。他命令人们用火油倾泻而下,让附近的后金军埋在火海中。@ 袁崇焕也染上了血袍,但最终修复了城墙,避免了灭顶之灾。
经过三天的宁远战争,金军的撤退结束了。虽然他们在战斗中占领了觉华岛,屠杀了1万多名明朝军民,但毛文龙也袭击了后金永宁。努尔哈赤不得不宣布,这也是他68岁时40多年来最大的失败。
[img]389610' />
根据《徐光启集》,许多人夸大了红夷大炮在宁远大捷中的作用、根据《春坡堂日月录》等资料,红夷大炮被杀后,共有1.7万人。事实上,红夷大炮是16世纪至19世纪广泛应用于欧洲的前重型滑膛炮。即使11支大炮使用铁球和石头作为弹药,72小时不间断射击也不会造成如此大的致命性。高第在朝廷奏报中也只写道:宁远捷功奴夷首级269个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献俘报可。
红夷大炮最大的作用是对后金军的心理威慑。宁远胜利的最大原因是袁崇焕等守将的血腥斗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明朝最后的尊严。不管袁崇焕后来有什么争议,此时此刻,他确实撑起了明朝的天空。
[img]389611' />
由于当时的混乱和明朝屡战屡败的背景,这样的胜利必然会被渲染出来。甚至在很多人的笔记中,描述努尔哈赤在这场战斗中受了重伤,很快就死了。
这可能会使元朝蒙哥汗战死钓鱼城的事迹张冠李戴,甚至袁崇焕自己的报纸也没有提到。此外,几个月后,努尔哈赤仍然参加了与蒙古喀尔喀的战斗,并取得了胜利。他死后,距离宁远之战已经八个月了。但宁远之战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阴影,所以他很生气。
这座荒城,成为清代的滑铁卢,注定过不了这个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