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二十四孝道”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礼记》甚至认为,孝道是最基本的美德,“孝道,美德的基础”。中华民族
重视孝道,甚至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我的主角,为父亲报仇,不惜血洗仇家满门。这是怎么回事?
据说西晋末年,中原乱七八糟,很多名人都避开了江东。其中八人经常一起聊天,张扬个性,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颇有竹林七贤之风,被称为“江左八达”。在“江左八达”中,有一个人叫桓彝,是汉代经学大师桓荣的九孙。
在王敦之乱中,桓彝立下战功,受到晋明帝的信任,被封为散骑常侍。后来,由于宣城地区经常发生动乱,桓彝在危机时期被任命为宣城内史。因为桓彝在任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县里惠政,为人民所怀”。但灾难很快就来到了整个东晋王朝。
[img]388488' />
327年12月,历阳内史苏军与豫州刺史祖约发动叛乱,并向建康进军。消息传到宣城后,忠实的桓彝
勤奋之王“与义众纠缠,想去朝廷”。下属“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但案甲必须后举”,却被桓彝拒绝。结果桓彝战败,却被叛军围攻。
328年,桓彝被困在一个孤独的城市,最终被叛军将军韩晃杀害。期泾县县长江播也参与了规划。桓彝虽然死了,但桓彝的儿子从未忘记杀父之仇。这时,桓彝的儿子桓温只有15岁。他“枕戈哭血,目的是复仇”。桓温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杀父的敌人会死在自己手下!
三年后,桓温已经18岁了。在此期间,他为父亲哀悼,练习文学和武术,准备报仇。但在这个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敌人江播死于疾病。江播的三个儿子知道他父亲在葬礼期间冒犯了他
很多,所以“放在刃杖里,以为温备”。但这并不能阻止桓温的复仇。
[img]388489' />
桓温假装是吊唁的客人,可以进去。长子江彪和庐中手刃江播,然后追了另外两个儿子江播,杀了他。桓温虽然杀了江播的三个儿子,但却受到了全世界的称赞。他是为父亲报仇的典范,堪称孝顺的典范。这时候桓温已经满了葬礼,长得很漂亮,很有风度,所以受到了东晋皇室的青睐。
之后,桓温娶了南康长公主为妻,成为徐都尉,继承了父亲的头衔,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之后,桓温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首先平定了巴蜀的成汉政权,然后率领北伐中原,一度恢复洛阳,直接抵达长安附近。桓温通过北伐为自己树立了权威,堪称一代英雄。
桓温也废除了东晋皇帝,建立了王朝的威望。他希望加入九锡,然后夺取王位。然而,由于谢安等人积极维护东晋统治,消极抵抗桓温,他在篡夺王位之前就死了。此外,桓温为父亲报仇,虽然得到了世界的理解,但不可避免地有些血腥。
他为父亲报仇,不惜血洗仇家满门,树立了权威,堪称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