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禅渊之盟值得称道。在这场战争中,宋军也给了辽军强有力的反击,使辽朝统治者认识到宋军和中原地区的人民是不可轻视的。从那时起,契丹就不敢发动大规模入侵。宋辽边境干戈宁息后,贸易繁荣,人民生活稳定。寇准功冠朝臣,从积极抗敌到禅渊之盟,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但有功之臣却因此引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寇军对北宋王朝功重如山,宋真宗对寇军十分尊重,引起妥协派官僚的嫉妒。
[img]384880[/img]
妥协派首领王钦若曾被寇俊斥为“罪可斩首”,对寇俊更是恨之入骨。王钦若一回到东宫,就开始向寇准施展阴谋。退朝后,他趁机对真宗说:“陛下尊重寇军,他对国家有功吗?宋真宗点头肯定。“没想到陛下竟有这样的看法,”王钦若说。陛下不以为耻,反而说寇准有功。宋真宗一愣,问他原因。王钦若说:“春秋书都把城下之盟视为耻辱。禅渊之盟其实是城下之盟,陛下不觉得羞耻吗?王钦若见宋真宗不高兴,接着说:“陛下听说过赌博。那些赌徒在钱快要输了的时候,就尽力而为,输赢就在这里,这叫‘孤注一掷’。陛下在禅州的时候,只是寇准的“孤独”,真的很危险!这句话让真宗听进去。从此,宋真宗对寇准冷淡起来。
寇准当宰相,选拔人才不谈门第,喜欢用出身贫寒,有真才的人。御史台是一个专门批评朝政得失的机构。每当御史台官员有空缺时,他都会让平时有批评精神的人担任。这样,他就成了王钦若等人的眼中钉。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在王钦若的不断攻击下,寇准被免去相职,去陕州做知州。寇离开东京后,在河南、陕西等地当了多年地方官。
丁谓和王钦若一样,善于奉承。为了赢得宋真宗的青睐和信任,丁谓从事迷信活动,伪造“天书”,编造祥异,粉饰和平,迷惑视听。宋真宗晚年病不起,越来越迷信迷茫。他只是听了丁谓的话。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朝廷形势发生了变化。王钦若因事罢相,有人推荐寇回朝,丁谓也主动邀请寇回朝当宰相。丁谓此举别有用心。当时,丁谓在资历和声誉上都不够宰相资格,所以他要求寇军回朝为相,以便以寇军的声望为自己的权力服务。局外人很清楚这一点。寇俊的一位门生曾非常真诚地对寇俊说,称病不去为上策,而“再入中书”当宰相为下策。然而,寇军没有听劝阻,终于在6月份去了北京。
丁谓先后对寇军施展了两套阴谋。起初,他想把寇军拉成同一个党。在一次宴会上,寇军的胡子上沾了一些蔬菜汤,丁军立即起身为寇军擦胡子。寇军不仅不欣赏,而且当场嘲笑丁军失去了大臣。丁军很生气,发誓要报复寇军。
宋真宗得了风湿病后,刘皇后参加了朝政,一切都问丁谓。寇军等元老重臣都上演了,建议选择正大光明的大臣来协助太子监国。寇还特别指出:“丁谓、钱唯演是奸夫之人,不能帮助少主。其实是反对刘皇后干政,反对丁谓专权。宋真宗在病中也意识到丁谓专权的严重情况,批准了寇准等人的上奏。寇准备让知制高杨亿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令,并准备与杨亿一起辅政。
刘皇后家族的人战势犯法,寇俊认为必须按照国法处理,与寇俊结下怨恨。出乎意料的是,寇准和杨亿秘密谋由太子监国一事,被杨亿的妻弟张演酒后泄露,刘皇后先下手为强,罢寇准相位,改封为太子太傅。这时,仇恨丁谓的太监周怀政联系了同党,试图杀死丁谓,复仇寇正,尊宋真宗为太上皇,拥立皇太子即位。这件事被客人省使杨崇勋出卖,丁谓连夜化装乘牛车到同党商量对策。立即派兵包围怀政的住所。周怀政被捕后自杀。丁谓想乘机告寇参与密谋。寇俊虽然没有被问成死罪,但又罢相,被驱逐出京城。
寇军被贬,据说丁谓等背着宋真宗干。根据宋史寇准传记载,寇准被贬,真宗卧病不知,问左右人为什么多天没见寇准,左右臣僚都不敢回答真相。寇离开首都的那天,大臣们因为害怕丁谓而不敢送行,只有王曙以“朋友之义”为寇钧饯行。参知政事李迪非常愤怒,公开宣布自己与丁谓不共戴天,甚至用手打丁谓。李迪面奏皇帝痛斥丁谓奸邪,力诉寇准蒙冤。
寇再次罢相后,丁谓成为宰相,一次又一次地贬低寇准。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寇离开道州,前往南海雷州任职。到达任职后,他甚至没有像样的房子。当地官员和人民一直钦佩寇准的行为,主动为他盖房子,安排公寓。他在任职时,除了少数政务外,主要是读经、读书、闲暇时写字、交朋友。每次他来,他都会微笑着迎接他,看起来像一个没有权贵的官员。
在雷州,寇军指导当地居民学习中州声音;教授农业技术,修复水利,开渠引水灌溉良田;向群众解释天文地理,避免邪恶;同时,建设真正的武术大厅,学习文学艺术,传播中原文化,促进雷州文明的发展。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侵略者在雷州病危重重,卧倒在床。这时,他以《病中诗》为题,写了一首诗:“多病将持续多年,不能见故。书只看药录,客只待医僧。雄心壮志如雪,冰冷如冰。郡斋风雨过后,没有睡觉,没有青灯。”
天圣元年九月,寇氏病死于雷州竹榻,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宋仁宗准奏。但由于成本有限,棺材运到中间,钱已经用完了,只好埋在洛阳巩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11月,宋仁宗恢复寇军太子太傅、莱国公,赠中书令,并将其命名为“忠民”。。在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宋仁宗命令翰林学士孙拼写《莱国寇忠民公敬忠之碑》,并为碑首御书“敬忠”二字。
为什么功冠群臣寇俊会被贬,最后客死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