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代发生的一场叛乱,安史之乱导致未来各藩镇崛起,中央权力大大降低,节度使其占据一方,尾巴大不掉。虽然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多两个月,但他的影响无疑特别严重。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殿焚烧,十不存一,百曹废弃,曾无尺椽。在中间,有不到一千户人家。这已经记载了战后的唐朝,广大人民都处于无家可归的悲剧中,藩镇的崛起是一个巨大的癌症。
[img]383942' />
经过安史之乱,周边少数民族开始准备搬家。当时的唐朝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活了150多年,甚至出现了几次值得称赞的ZTE。让我们看看为什么。
第一:经济仍然完整
安史之乱后,河南和河北的财政完全失败了,但杨光留下的江淮运河系统相当丰富,江淮已成为唐朝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当时有一些附属城镇的模式,但仍有许多州服从中央政府。当时只有5个独立的附属城镇,占34个州,但有49个州服从唐朝。
[img]383943' />
此外,唐代保命后,税收制度开始改革,大大增加了税收来源,加强了中央权力,江淮地区的收入在输血救命中发挥了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历代朝代南下并非不合理,江南的繁荣也是众所周知的。只要江淮不失去,就能保持国家税收,维持国家生存。
二是藩镇结构的平衡
唐朝的节度使权力比中国历代更大。唐朝从府兵制改革到募兵制,军队的力量是以军费为基础的。那些人都是雇佣军,给的钱高了,战斗力也高了,但是收入毕竟是有限的,军队的开支也不可能一直这么大。因此,在安禄山完成后,唐朝知道自己无法歼灭所有叛军,藩镇也意识到,虽然王朝衰落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觊觎。
[img]383944' />
因此,此时的唐朝和藩镇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那就是各自的安全。中央政府允许藩镇自治,藩镇也给了中央政府一张面子,取消了自己的王号。因此,当战争无法发动时,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干扰,因此唐朝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
三是中兴皇帝
肃宗执政六年,一直坚持平叛,当然结果也是如此,后来皇帝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一结果。当代宗在位时,他收复了两京,开始平息余罪。德宗和宪宗大力整顿朝政,取得了元和中兴的巨大成就。但穆宗在位时,河北三镇背叛了唐朝,直到灭亡才回来。尊宗和文宗一直受宦官的制约,以至于会昌中兴出现在武宗。
宣宗时期重振朝纲被称为小太宗,但后来皇帝慢慢变成了傀儡。易宗玩物丧志,黄巢起义,熙宗时期藩镇变大,废帝当了一年傀儡被废,哀帝当了三年皇帝,被朱温毒死。事实上,唐朝仍在缓慢恢复,但宦官和党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唐朝的彻底衰落,直到它灭亡。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活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