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王子们一直在争夺王位。然而,有一位王子,他不仅是皇帝的长子,而且有着突出的军事功绩,而且有着强大的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但为什么他拒绝继承王位呢?
这个谦虚的王子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img]383501' />
(豪格像)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乌拉那喇氏生下了豪格,因为博尔济吉特·哲哲皇后没有生下王子,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
豪格年轻的时候,皇太极每次出征,都会把他带到身边,训练他的勇敢和策略。
经过实践训练,豪格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与祖父努尔哈赤一起征服蒙古董奎、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门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努尔哈赤欣赏豪格,把他封为贝勒,让他领导蓝旗。
努尔哈赤病逝,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经过八旗选举,皇太极即位。
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很快就叛乱了。
豪格领命与代善(努尔哈赤次子)率1万精兵平叛。喀尔喀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是一名猛将,后金精兵很难打败他。豪格很勇敢,冲上前和他打架,很快就杀了他。
喀尔喀扎鲁特部的士兵们看到将军已经死了,他们的军心一片混乱。豪格借此机会冲进敌营,活捉了部落首领巴克贝勒的父子,平息了喀尔喀扎鲁特部的叛乱。
[img]383502[/img]
(皇太极像)
此后,勇敢善战的豪格成为皇太极统一世界的重要将领。
皇太极称帝后,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让他掌管户部。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在盛京后宫猝死,继承人死前未落实。
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有着正黄、镶黄、正蓝三旗的实力。此外,他军事功绩突出,才华横溢。因此,许多大臣尽力推荐他为皇位继承人。
然而,也有一个人不同意。
这个不同意的人,是豪格的叔叔多尔根。
多尔根是努尔哈赤的十四个儿子,比皇太极小十岁。他勇敢而足智多谋,得到了皇太极的重用。《清代祖先实录》还记载,皇太极曾对多尔根说:“我爱尔太多了,莱尔很独特。”
就能力和战功而言,多尔根并不逊色于豪格,而且很受皇太极的喜爱。因此,多尔根想要争夺王位,希望也很大。
一方面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另一方面是皇太极的兄弟多尔琏,两相权衡,多尔琏的胜算并不大。
然而,由于满清时期受汉族“有直立、无直立”的影响,支持豪格的大臣明显多于支持多尔根的大臣。就连曾经的废王子代善,也说豪格有战功,是先帝的长子,应该继位。红旗阿济格和白旗多多也积极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豪格的帝位应该是合理的。
然而,豪格是个谦逊的人,他礼貌地说:“福少德薄,不堪当。”
豪格本来就是礼貌之词,谁知多尔根听后,立刻抓住这句话不放,硬说豪格无意问政。
这样,那些有豪格的旗主顿时目瞪口呆。然而,他们坚决地说:“先帝对我们的善良大于天堂。如果不立先皇的儿子是皇帝,我们只能跟随先皇在地下。”
多尔邈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显然没有机会用自己的力量对抗其他旗主。于是他又说:“既然大家一定要把先皇的儿子当皇帝,豪格谦虚不肯继位,那就让我们建立先皇的九子福临吧。因为福临年轻,济尔哈朗和我各负责一半的军队,共同辅助政治。福临年长时间回国。”
[img]383503' />
(福临继位)
济尔哈朗原本是豪格的支持者,在朝中也是重臣,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由他辅政,豪格的支持者也表示可以接受。
当满清第三位皇帝福临继位时,多尔根通过各种手段成为独掌朝政的摄政王。
多尔根成了摄政王,豪格的处境变得非常微妙。
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大胜而归。然而,多尔根却陷害了他“隐瞒部门将军冒功,用罪人的弟弟”等罪行,并将他押入监狱。不久,豪格死于监狱,40岁。
这个王子既是长子,又有很强的军功能力。每个人都把他推为皇帝。他为什么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