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三国时期吴国的实际创始人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勇敢,善于笼络人心。当他南下时,他很快就占据了江东。不幸的是,孙策在创立江东基业后不久就被敌人刺伤了。当孙策刚刚占领江东,儿子还小的时候,他把江东主人的位置给了弟弟孙权。这时,孙权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了保住江东基业,孙策临死时将孙权托付给了两个人,即周瑜和张昭。后来,周瑜成了东吴的大都督,掌握了江东的兵权,而张昭则负责处理东吴的内政,两人可以说是一将一相成为支撑江东的两大支柱。然而,与周瑜不用的是,张昭后来逐渐被孙权疏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孙权重用。那么,为什么张昭被孙权疏远呢?
[img]382746' />
张昭剧照
据裴松之介绍,《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记载,孙策临终前曾告诉张昭,原文为“若仲谋不任事,君将自取”。孙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张昭,如果孙权不能胜任江东之主,张昭可以取代孙权成为江东之主。如果这个记录是真的,那么孙策可以孤立张昭足,刘备可以孤立于永安的诸葛亮。由此可见,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甚至高于周瑜。孙策死后,张昭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张昭和周瑜根据孙策的生命支持孙权为江东之主。后来,张昭帮助孙权安抚人民,为江东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张昭在江东最具影响力的时期,直到赤壁战争爆发前后,张昭在江东的地位才暴跌。
[img]382747[/img]
赤壁之战东吴水军剧照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了曹操,但孙权和刘备在决定胜负之前的胜算很小。曹操不仅擅长用兵,而且当时也有绝对优势。以张昭为代表的江东主和派认为,与曹操动武的最佳策略是向曹操投降。但孙权此时得到了周瑜、鲁肃等人的支持,刘备与刘备取得了联盟,决定与曹操孤注一掷到底。后来证明孙权的决定是对的。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返回北方。孙权保留了江东基业,成为独立霸主。赤壁战争爆发时,张昭利主孙权向曹操投降,这是张昭一生中犯的一个重大错误。后来,当孙权成为皇帝时,张昭准备表扬他的功德,但在张昭说孙权之前,他对张昭说,如果我听从你的意见,向曹操投降,我怎么会有今天呢?孙权这话一出张昭跪在地上羞愧无比。
[img]382748' />
孙权剧照
后来张昭逐渐被孙权冷落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直言不讳的性格。孙权经常喜欢旅行和猎虎。当他打猎几次时,他几乎被老虎伤害了。张昭得知后,认为君主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应该以身作则。孙权表面上答应张昭不再旅行和狩猎,但事后他仍然走自己的路。后来,当张昭再次建议孙权时,孙权的表现是微笑而不回答。孙权称吴王时,大臣们主张昭为宰相,但孙权任命资历远低于张昭的孙邵为宰相。孙邵因病去世后,孙权让顾勇担任宰相。张昭一生中从未有过宰相的地位,张昭晚年一度请辞职,在家里完全远离东吴政坛。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与周瑜相当。为什么他后来不被孙权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