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鸟尽弓藏,兔死狗煮”。也就是说,事情成功后,抛弃或杀死那些做出了贡献的人。
自汉高祖刘邦以降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有杀功臣的习惯。
[img]379757' />
汉高祖刘邦杀了韩信、彭越、英布、陈晨等功臣,连忠心耿耿、救了他一命的樊迅都差点杀了;
明太祖朱元璋几乎杀死了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英雄。李善长、胡维庸、蓝玉、叶升、冯胜等人都幸免,株连人多达数万人,堪称血流成河;
就连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有杀功臣的坏迹象。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被杀两人。一个是侯君集,一个是张亮。
秦始皇是历代少数没有杀功臣的皇帝之一。奇怪的是,秦始皇一直被贴上“暴君”的标签,被唾弃了2000多年。
[img]379758' />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从未杀害过一位功臣。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世界,王坚、王贲、王离、张邯、蒙武、蒙田、李信、李斯、姚贾、尉耀、郑国、蒙毅、冯劫、王婉等。秦始皇没有杀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其中,王骏、王贲等。从头到尾都很好。秦二世时,蒙恬、李斯等被赵高集团杀害。王离、章邯等活到了秦朝末年。王离在巨鹿战役中被击败和俘虏,然后他的下落不明。章邯被刘邦打败,自杀。
即使吕不韦扰乱了宫殿,依法受到惩罚,秦始皇也只是让他的家人搬到蜀国生活。吕不韦不想去蜀国过艰苦的生活,自杀了。这个账户不是秦始皇。
为什么秦始皇从不杀功臣?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img]379759' />
第一,当时尊重功臣的氛围很浓。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所有国家都尊重有能力的英雄和顾问。他们勇敢而足智多谋,足以振兴国家和平。所有国家都尽最大努力吸引他们,并承担了沉重的责任。
当时没有“过河拆桥”的概念。即使成功了,对于不喜欢的英雄来说,最多也只是让他们站在一边,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以免伤害杀手,让人恐慌和叛逆。
第二,秦始皇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秦始皇的个人能力非常强大。军事指挥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百度百科全书被称为“政治家、战略家和改革家”。22岁时,他开始“亲自管理政府”。39岁时,他完成了统一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被称为“永恒的皇帝”。基于此,秦始皇有足够的信心。
在秦始皇看来,虽然王坚、王贲等功臣立下了不朽之功,但并没有威胁到他的统治。他认为任何叛乱都是脆弱的。@ 他根本不怕功臣“功高震主”。
第三,秦始皇依靠一套完整的制度来治理国家。
由于商鞅的变法,秦国从一个西部小国变成了一个虎狼之国。虽然商鞅最终被杀,但他留下的一整套制度仍在正常运行,并融入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秦始皇当政后,他仍然依靠这些制度来治理国家。
按照这些制度,功臣立功就奖励,犯错就惩罚,不需要在制度之外单独处理。因此,杀戮是多余的。
秦始皇被称为一代暴君,从不杀功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