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0年,64岁的作家苏东坡终于等到了离开海南的机会。经过一系列的晋升,他终于恢复了正式的职位,可以回到北京担任奉郎。苏东坡兴奋地走上了回北京的路。虽然他有一首诗“每天吃300颗荔枝,成为岭南人”,但一旦他有机会离开岭南,他几乎没有回到首都。
然而,上帝和他开了个玩笑。1101年,苏东坡刚到常州,正要进一步前往首都。他病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人生的转折点瞬间变成了终点。幸运的是,他的老人留下了三个儿子继承他的香(苏轼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死了)。
[img]379717[/img]
苏东坡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死了将近20年后,宋徽宗宣和年间,他又多了一个儿子。有一位宣赫一时的官员自称是他的私生子,这个私生子也是宦官。他的名字叫梁师成。
梁师成很早就阉割入宫,在宦官贾详的书役局做了一个普通的杂役,后来升职,成为全职为宋徽宗宣读圣旨的宦官。正是这样的工作经历让梁师成不仅不像普通宦官那样文盲,而且对书法文章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宋徽宗也看中了梁师成这一点,让他名列士籍,然后逐渐升职,最后官至太傅、太尉,成为宰相一级高官。
据《宋史》记载,梁师成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不仅是普通的崇拜,还到处宣传自己是苏东坡的私生子。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当年苏东坡被降职到外地,很多奴婢不方便和他一起走,于是他来了一场眼泪大甩卖,便宜处理了这些人。梁家的祖先买了一个奴仆,发现自己怀孕了,不到一年就生了个孩子,那就是梁师成。梁师成就此认定,这个奴仆曾与苏东坡有过私情,而他本人就是这段爱情的结晶。
宋史说梁师成只是自称,从来没有说过他是苏东坡的私生子。其他文献包括《续宋年资治通鉴》、《齐东野语》等书只说这件事是梁师成的自述,从来没有得到过苏家的肯定。梁师成的行为大多与当时官场流行的认亲风格有关。宦官童贯认为自己是宋仁宗时期首相韩琦的遗产;北宋末年的首相王福也崇拜梁师成为教父。
[img]379718[/img]
这种认亲无非是两个目的,要么出身贫寒,认一门显赫为亲,可以提高身价。另一种是攀附权贵,以期有一天飞黄腾达。梁师成应该属于第一种。他自己家境卑微,又出身宦官,真的有必要找一个名门世家认亲。此外,他自己也是一个狂热的文艺爱好者,疯狂地赞扬苏东坡,所以他认为自己是他的私生子是可以理解的,但苏东坡更不公平,无缘无故的节日。
梁师成这种行为虽然讨厌,但并非完全没有好处。由于元佑党争,苏东坡成了蔡京等人的死敌,不仅政治上靠边站,甚至他的诗也成了朝廷查禁的对象。梁师成的官职显赫,亲自出马向宋徽宗哭诉,说自己的“先父”文章被禁,心里不安。宋徽宗网开一面,苏东坡的诗才能再次流传。蔡京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但也不愿意得罪梁师成,也只能放手。
[img]379719[/img]
在这件事上,苏家的态度是最有趣的。不管梁师成怎么说怎么做,苏家都没有反应,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他们为什么让梁师成毁了苏东坡的名声?理学大师朱的记录可能会解释原因。
朱在《朱子语类》中记载,苏东坡的三个儿子苏过为了在官场生存,曾投靠梁师成门下,还曾承认梁师成为父。这是不可能的,苏家也知道梁师成这个私生子是假的,无奈自己有求于人,只好闭嘴。苏过认梁师成为教父,一方面是投靠,另一方面也是变相为教父洗刷冤屈。苏东坡的儿子认为私生子是教父,太乱了。苏过间接否认了这个私生子。只是这个方法太隐晦了,不仔细琢磨根本想不到这一层。
宦官到处宣称自己是苏东坡的私生子。苏家为什么不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