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比,两位皇帝必须把个人才能置于历史背景之上,这是不科学的。
康熙的个人才能很强,但也是在清朝繁荣的基础上,如果崇祯皇帝取代康熙,这个国家也将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崇祯皇帝在某些方面与康熙有相似之处。
崇祯皇帝和康熙都是年轻的英雄。他们有坚强的一面。康熙一上台就把鳌拜扳倒了。崇祯皇帝一继位就杀了魏忠贤。对于两个17岁的男孩来说,这并不容易。他们需要城府、残忍的决策和抓住机会。
崇祯继位后,有一次因病免传早朝,被大臣提出意见后,迅速检讨自己,此时大明有中兴之象。
崇祯皇帝不仅勤政,还连续下了六道“罪己诏”,这在历代皇帝中是罕见的,说明他不仅勤奋、谦虚、冷静、坚持,而且可以调查和利用。
[img]378966[/img]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不能总是做自我反省,更不用说95年的皇帝了,一个懂得反省,总是纠正自己,磨练自己,努力工作的人,他首先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成为了皇帝,我们不能说这是这个国家的不幸。
康熙的勤奋和勤奋主要体现在学术上。康熙是一位优秀的学生皇帝。与战斗沙发相比,他更喜欢阅读和学习。他对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知识非常感兴趣。他一直在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学、医学等知识
,并且颇有述。
康熙组织编辑出版的《康熙字典》、《古今书集成》、《历象考成》、《数学细节》、《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景图》。
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皇帝才能如此空闲。
[img]378967[/img]
康熙在位取得了许多成就。被上帝吹嘘的几大成就是:平定三藩,打破准噶尔,驱逐沙俄。
好了,康熙面临的主要敌人是三藩之乱的祸首,吴三桂。然而,吴三桂的实力并不足以摧毁清朝。吴三桂与朝廷打交道很长时间,脾气也很好。他不是一个害怕的敌人。
虽然史书声称吴三桂宣布造反后,常德、长沙、岳州、衡州沦陷,广西、四川成员纷纷反清,福建耿忠反,南方半壁江山似乎被吴三桂收入。
事实上,吴三桂并没有那么强大,王辅臣、耿精忠等都是废小吃,第一只老鼠的两端,他真正可调用的兵力有限。
而且崇祯在康熙这么大的时候,他面临的敌人是什么?
[img]378968' />
是农民起义十年。
是天灾、鼠疫、瘟疫、决堤、断粮、饥荒。
草原新锐骑兵勇敢善战,“女真不满万”,是八旗战斗力最强的时期。
是李自成的大顺军。
是张献忠的大西军。
崇祯元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崇祯七年,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白骨青磷,夜如鬼哭。”旱灾导致蝗灾,尤其是河南、陕西,人食人的想象力出现了。
[img]378969' />
崇祯十三年,崇祯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儿,迎河塞路。”
15年来,全国爆发瘟疫,并从河北传到北京,北京死了一半以上,十室九空。
崇祯十六年,天津爆发鼠疫,甚至全家全亡,没有人,邻居也没有保全。
崇祯十七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借,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
北方瘟疫盛行,江南遭遇大水,各地流寇并起,朝廷救灾不如,国库早已空虚,人民疲惫不堪,明朝一触即溃。
此时,皇太极在北方甚至挫败了明军的精英,明廷不得不派遣军队镇压农民起义。两行作战疲惫不堪,国家工资高达200万元。即使朱元璋重生,他也无法扭转局面。
[img]378970[/img]
崇祯的脾气在这个时候开始失去控制。他很生气,很怀疑,不断地杀害大臣。他杀得太重了。总督和巡抚都被他杀了。一般来说,朝廷不得不杀死这样的成员。对于那些为明朝而战的将军来说,他首先怀疑并摇摆不定。在战争和两难境地,他让明朝灭亡。
西方哲学家说,面对危机,一个聪明的人甚至不如一个有才华的人。崇祯无疑是一个聪明的人。如果他太聪明,他很容易怀疑。如果他太聪明,他会导致草木皆兵,无法准确、冷静地判断。
崇祯去世时才34岁,一个年轻人,接下这么大的摊子,又要救灾又要用兵,很难保持心性。
我们不能说康熙穿越崇祯可以改变大明的历史命运,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崇祯不是昏君。他甚至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他运气不好。
[img]378971' />
崇祯皇帝从出生起就是一场悲剧。
明朝崇祯皇帝和清朝康熙皇帝谁更好?只能说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