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1735年),辛苦了一辈子的雍正帝去世了,第四个儿子弘历继承了王位。雍正从康熙晚年的困境中接过了一个大王位。经过13年的艰苦改革,清朝焕发出新的气氛。
康熙去世时,清代国库中的存银只有800万两,雍正去世时,清代国库中的存银为6000万两,这一数字在乾隆时期再次刷新。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乾隆时期后国库中的存银情况。
清朝中央财政存款最高的一年是乾隆42年(1777年)。据户部银库黄册统计,今年财务数据为:旧管,7466万;新收入,1811万;开除,1095万;事实上,8182万。
[img]378841' />
根据旧管、新收入、开除和实际四个名称,合成“四柱”。四柱是清朝的传统会计法,成立于唐代,沿用至清末。用现代会计术语来说,四柱相当于期初存款、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期末存款。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一百多年后,我终于攒下了8000多万两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财务报告。谁能想到,再过70多年,国库里的真银就不如原来的零头了。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失败的。
最大的失败者不是别人,而是乾隆皇帝本人。在他手中,他获得了最高的银数。然而,在嘉庆三年(1798年),只剩下190万。但20年来,600万两银子不见了。钱都花在哪里了?
边疆战争、名园兴建、外省巡幸、所谓“盛世”所必需的文治武功,随处可见。乾隆大胆实施“积极财政”,钱就是这样造的。
[img]378842[/img]
钱没了,乾隆皇帝挺舒服的,自称“十全老人”,以为没有古代。他的儿子嘉庆皇帝一点也不开心。他只能吸取教训,稳健理财,不再追求虚心的盛世风光。他死后,他终于扳回了一局,离开了2700万。
继位的道光皇帝,克承父志,崇尚节俭奢华,勒紧裤腰带生活。新三年旧三年,缝补三年,一度创造了3300万两个成绩,颇有恢复活力的希望。
无奈之下,道光帝八字不好,运气不好,注定生活不应该富裕。突然与国际接轨,遭遇鸦片战争,军费和赔偿费用巨大,最终造成巨大损失。道光30年(1850年),国库只存了800万两银。
然而,当咸丰继位时,情况更糟。登基之初,它与太平天国进行了内战。敌占区的税收无法纳税,但各地军队的费用不能减少。因此,在咸丰三年(1853年),本栏填写的数字为1696897,创历史新低。
然而,最糟糕的是,这169万不是真金白银,而是账面数据。经审计,当年库存只有118709两银。这样的银子不如民间有钱人,和鼎盛时期的乾隆朝相差800倍。这也让人很高兴成为皇帝。当时如果有退出机制,我敢赌五毛钱,咸丰皇帝真的会选择辞职。
不得不,咸丰皇帝熔化了紫禁城所有有价值的重金属。即使是用来防火的大铜缸也没有放过,所有的收入都送到前线作为工资。这一天真的很紧。幸运的是,他的生命终于过去了,国库里有些碎银。
当谈到同治和光绪时,日子变得更加紧张。各种失败和赔偿接踵而至。清朝的国库已经空无一人,陷入了向各国银行贷款的境地。到了宣统时期,皇帝只工作了三年就退位了。就连皇宫小朝廷的生活费也要由中华民国政府支付。为了补贴家庭,他秘密地做了一些转售国宝的活动。
说白了,大清国库的明细账是王朝兴衰的历史,银子是国家的基础。
康熙后的清朝国库有多少银子?这是王朝兴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