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九月,瓦岗义军首领李密率部围攻洛阳。隋军守卫洛阳的统帅是王世充。自一年多前王世充带领隋军援洛以来,他三次被李密打败。原来的10万精英只剩下五分之一,洛阳的粮食储备已经到了几乎没有剩下的程度。市场上的一斛米可以卖到89万元。怎样才能解围脱困?王世充使出了“心战辅助兵战”的撒手锏。
[img]378740' />
据说洛阳城是由周公建造的。王世充找到了一位名叫张永通的普通士兵,让他在公共场合宣传周公三次梦见他。他说周公答应帮助王世充保卫洛阳。如果王世充不攻打瓦岗军,他的士兵就会感染瘟疫,全部死亡。随后,王世充大张旗鼓地重建了周公庙,并邀请了一位巫师到周公庙作法。按照王世充的指示,巫师梦想了一会儿周公后,为周公说洛阳守军应该立即攻击李密,周公会祝福守军好运。
此时,守卫洛阳的隋军主要是淮南人,淮南人自古以来就崇尚鬼神。因此,许多士兵相信这些梦幻的话语,纷纷向王世充请战。王世充看到军心已经动员起来,就下了破釜沉舟的命令。为了践行周公梦中的指示,王世充在全军的旗帜上写下了周公托梦中小卒的名字“永通”。
[img]378741' />
第二天凌晨,王世充率领永通旗下2万部众出发,攻击位于北渝山(今河南洛阳市北)的李密大营。旅行前,王世充还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誓师仪式,向士兵们宣布了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战争对手死亡,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就会分享财富,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就不会被埋葬。隋军士兵的战斗士气如此鼓舞,他们走上战场后,都拼命进攻。而且之前多次获胜的李密所部却不禁骄傲轻敌,对对手的顽强冲击准备不足,阵型开始散乱。
就在两军陷入混战的时候,王世充又用了一种心理战的手段:他把敌人的教练“李密”从自己的阵后押出来,用绳子绑起来示众——其实这个李密只是王世充在战前找到的一个和李密有点像的替身。然而,士兵们怎么能轻易区分在混乱的战场上呢?看到敌人生擒了自己的“首领”,瓦岗军的许多士卒立刻毫无斗志,而隋军的士兵则高呼万岁,越来越勇敢地战斗起来。
[img]378742' />
战前,王世充为扰乱李密的心神,提前派出了一支200多人的小部队,埋伏在李密军队后面的北莽山。此时此刻,小部队派出了大用场,他们乘机突袭李密军队的背后,发动了火攻。原本实力雄厚的瓦岗军终于不支了,被杀丢盔弃甲的李密匆匆逃跑,他的将军也纷纷率部归降王世充。突出的瓦岗军迅速瓦解,王世充的势力范围突然从洛阳扩大到河南。
在这场战斗中,王世充采用了心理上的“强化”作用,反复利用周公托梦、战旗、假李密、伏军等有一定诱因的心理刺激,调动隋军的战斗力,在精神力量的鼓励下一举完成反击,让人不得不相信周公真的有福气。
王世充曾三次大败瓦岗军,为何还能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