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明末清初,袁崇焕、孙传庭等名将的被杀、洪承类、吴三桂等人的投降、崇祯皇帝的怀疑等名人事迹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事实上,在明末清初,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抗清故事,宁死不屈,但他们的名声不够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埋葬在历史资料中。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莱阳城之战,宋应亨率兵抵抗清军的故事。
[img]378453' />
袁崇焕
宋应亨,明朝天启时期的进士,字长元,山东莱阳人。他出生在莱阳,曾任北直隶大明府清丰知县、官部郎中等官员。宦海起伏后,他以母亲年老为由要求退休。辞职六年后,长子考上进士,被杭州判处理刑。当官多年的宋应亨教儿子说:“上任后,千万不要贪污腐败,千万不要无视人命,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img]378454' />
古城
清军大兵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闰十一月进入内地,已攻破临清。此时,宋应亨率兵丁和城内人民守卫莱阳城。当时莱阳城北方防卫薄弱,宋应亨捐了几千块黄金重建加固城,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建设。清军大兵压境时,宋应亨率兵独自守卫城北。@ 宋应亨还奖励募集死者,趁夜率兵攻击清军大营。清军遭到意想不到的攻击后,清军觉得自己拿不到便宜,就离开了莱阳。
2月初五,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军再次来袭。由于莱阳城北面的守卫是宋应亨,清军非常害怕,所以没有进攻城北。第二天早上,清军从莱阳城东爬上梯子,攻破莱阳城,然后一路进攻北城。这时,宋应亨戴着一顶引人注目的帽子,穿着盔甲,驱使他的家丁和清军进行巷战。宋应亨手下的人都劝他把帽子换成平民,以免被清军认出,被重点攻击。宋应亨不愿意继续带兵巷战,抵抗清军。宋应亨的脖子被砍了一刀,直到手下丁死了30人,失去了战斗力。宋应亨被抓后,坚决不投降,不愿屈服于清军,最终被清军无情地杀害。
[img]378455' />
明军盔甲
后来,太史王崇简凭吊追悼宋应亨,还写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拜手松梓酒一杯,伤心洒泪踩苍苔”。寒林风起山光动,衰沟云移海气。泉路空夙恨几年,这一天人间有余哀。高踪自成千古,夕影凄凉地照着草莱。诗歌的意思大致是宋应亨的英雄事迹足以流传千古,抗清宁死不屈的情怀可以激励人心。许多听说宋应亨抗清宁死不屈的人,都有点遗憾,难过。
[img]378456' />
崇祯皇帝的剧照
宋应亨死后,崇祯皇帝下令追回宋应亨为太仆寺少卿。宋应亨从入朝为官到抗清战争的最终死亡,象征着那个时代清官的命运。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屈服于清军的诱降,另一方面,环境的破败不能让他们发挥真正的能力,只能被逮捕、羞辱和死亡。
明朝清官宋应亨抗清而死,崇祯皇帝下诏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