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俊
(1575-1661年)广东顺德右滩人,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代孙。明万历进士。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玉。明万历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第一,任修写。晋礼部侍郎,晋礼部尚书,历官宫诏少詹,晋礼部侍郎。崇祯九年(1636年)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参加机务(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和太子太傅,十一年罢相。相永明王,年过八十五,不能决事,辞职回家,清顺治十八年(1661).死于家,死于文裕。
[img]378206[/img]
状元祠黄士俊.jpg被后人戏称为“鸭蛋状元”。去北京考试前,我去岳父家借钱,正好赶上岳父在家招待客人。因为衣衫褴褛,我甚至没有让客厅的门进去。我只带了两个鸭蛋把他送走了。幸运的是,岳父家的几个奴隶帮助了他们,然后他们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一名,并写下了鸭蛋诗,其中有许多警告。
福建莆田桂州刺史开国后,黄士俊(1575-1661年)忠义黄岸三十五代孙。少负伟志,好学上进,尤敦孝友。督学徐尚志非常欣赏他的文章和品行,并预言他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领袖。27岁时(1596年),黄士俊夺得广东乡试第一名,在赴京会试途中,闻哥长病重叹:“恶得急功名而缓吾兄哉!于是放弃了会试机会,回到家乡为兄弟寻医问药,全心全意调治。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黄士俊再次赴京参加会试,名列前茅。殿试时(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以条对称旨,卷字精楷,被神宗提拔为第一,时年33岁。
登上第二名后,黄土俊被任翰林修编。天启三年(1623年),以太子洗马升为詹事兼侍读,不久又升为礼部右侍郎。黄士俊为官耿介刚直,曾因得罪奸相魏忠贤,与内阁诸臣意见相左,引病辞归。有“清正黄尚书”的美誉。
崇祯元年(1628年),明毅宗朱由检登基,杀魏党,召黄士俊回朝,授予官员部右侍郎。第二年(1629年)晋升为礼部尚书。不久,崇祯皇帝因为父亲年老多病,要求辞职养父。崇祯三年(1630年),黄士俊的父亲百岁生日。他再次要求辞职回家为父亲服务,并获得批准,并特别授予“西朝人瑞”称号。
黄士俊奉召回朝代七年(1634年)。拜东阁大士九年(1636年)入阁参加机务。十年(1637年)又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借病辞职是因为复兴朝政的主张与当代宰相不同。崇祯皇帝知道他为官清廉,积蓄不多,便拨给他路费,并告诉他病愈后归朝。经过杭州西湖后,服务员提议在西湖放松一下。黄士军说:“我对当官很轻视,但我对国家安全很重视。今天,内外患者仍然很频繁。无论西湖的风景有多好,我都没有心情去看。我想赶回家写奏章。“侍从都被感动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黄士俊被晋封为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皇帝再次派人叫他回北京,但他还没来得及上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经进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煤山。听到这个消息后,黄士俊把平日的奏章、作品全部烧毁,并居楼不下,以示志节。后来,他积极参与反清斗争,几年后去世。明朝遗民王夫之曾为他写过一首诗:“顺德黄阁老士俊,四十年状元宰相。“他名声大,地位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获得状元。崇祯九年(1636年)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参加机务,状元兼宰相,三人中只有一人。此外,他还登上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明朝将就木的大动荡时代的相位。他必须认真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此外,他的皇帝是崇祯皇帝,他想有所作为,却无能为力。做一个好的“头号仆人”并不容易。
黄士俊当了30年北京官员,没有创新的伟大成就,也没有被唾骂的坏行为。然而,由于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工作和公平的工作,他赢得了“清正”的美誉,这在当时烟雾弥漫的官场上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腐败的官场,独善其身是可以称赞的,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陷入朋友的漩涡也是聪明的。黄士俊的三次辞职也可以包括在聪明人中:第一次是天启三年(1623年)。他被提升到礼堂对待郎。他愤怒地辞职,因为他不想与魏忠贤同流合污。更真实的同事杨琏和左光斗称赞他在告别时“知道机会”;第二次是崇祯三年(1630年),已经是礼部尚书的他,因父老病再辞官回家;第三次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已入阁参加机务,由于国事日非,他的主张与当进台阁首铺有分歧,难以有所作为,便感慨地辞官告归。三次辞职,第二次是因为父亲老了(百岁),其余两次可以算是“聪明”。三次辞职,第二次是因为父亲年纪大了(百岁),剩下的两次可以算是“聪明”了。因乡第五年(1644年)正月,他已经75岁了。崇祯皇帝再次叫他回北京当宰相,还没来得及打扮起来。3月,李自成的军队占领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在煤山。
明朝首辅黄士俊的人物事迹,黄士俊的人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