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建涉涉以来,徽州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谜团,其中朱升父子背后的事情是众多谜团之一,至今尚未解决。
实事求是地说,朱生性低调朴实,人气不如尖锐的刘伯温和李善长。他不仅在历史学界,而且在朱的家乡徽州,很少有人研究朱生。朱的生活和事迹也付诸了代价。
看过《朱元璋》的电视剧,描绘了这么多谋臣,却没有朱生的形象。就连张冠李也戴在李善长的头上,给朱元璋一句名言“筑墙高,积粮广,慢称王”。
朱元璋称朱胜为“诚实”,这是真的。这位诚实的老人,虽然有才华,但生活谨慎,战斗竞争,甚至在晚年哭泣和流鼻涕
“请老回山”。这个“请”字其实是“乞”字,想退休到“乞”的程度,“送完身,幸运”。可见朱生很害怕,真的很想早点离开这个不可预测的皇帝和危机的官场。
朱元璋看到朱生真的很想退休,答应了他的要求,但他希望朱的儿子能出来当官,帮助他当皇帝。朱元璋见朱生不放心,还给了儿子朱彤“免死券”。
免死券是明朝皇帝对大臣的最高奖励。免死券上写着“除了谋逆,如果其他人犯了死罪,免尔自己也会得到奖励。”
[img]377778[/img]
免死券模式
大明开国元勋朱升拿着朱皇帝给儿子朱同的免死铁券安全“离休”。他的结局比悲惨的李善长和刘伯温要好得多。
但他后来到了哪里,死后埋在哪里,成了一个谜。
20世纪90年代末,盐城南龙港村民开挖鱼塘时,出土了一座墓葬。棺材前的碑石记载为朱胜第七世孙朱从馨。
朱家人与有关部门结合墓志并对家谱进行比较后,不仅认定朱从馨为朱升第七世孙,还认定朱升墓在此附近。因此,朱从馨的坟墓被移葬在朱升墓的西侧。
墓碑后,墓主这样介绍:
从新公(卒于明弘治17年12月),原埋于南龙港庄东鹤儿湾河口(俗云15万)。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搬到祖先朱升墓西侧。
2000年3月公元
从墓志和家谱来看,至少可以证明朱的后裔确实住在盐城。到目前为止,盐城有成千上万的朱姓。据说朱姓保存的家谱中还记载了朱胜致仕后的“一起涉江、沂淮、东海、西溪、南龙港庄”。
盐城人把这句话作为认定朱升墓的重要依据。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朱从馨墓的发掘简报,至于朱升墓是如何认定的,是否有墓遗址和遗物,也没有更多的信息披露。
[img]377779' />
朱喜文,曾任北龙港镇文化站站长,是朱生的二十二世孙。据他介绍,朱生的子孙在盐城繁衍生息,世代繁荣,现已传至25世。盐都县仅有5000多名后裔。
1999年6月14日,盐都县人民政府宣布朱胜墓为盐都县文物保护单位;
据报道,2000年初,朱生的后裔筹集了10多万元建造朱生墓。4月底,朱生墓一期工程建成。5月16日,约3000名市文化局、盐都县政府、市、县旅游局、市博物馆、县文化局、县地方志办公室、北龙港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朱生后裔代表在朱生墓前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
朱升墓为圆形土丘,高5.5米,底径10.5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
[img]377780[/img]
2001年2月16日,盐城市人民政府将朱升墓列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盐城花了大量资金建设朱生态文化公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朱生墓、正德寺、东岳禅寺、谷物神树、桃花岛等景点,于2010年10月5日对外开放。2013年被省旅游局评为江苏省四星级农村旅游景点。
园内正德庵原名龙王庙,据说是朱升后裔1390年在南龙港庄东建造的一座土墙草覆盖的龙王庙,是为了祭祀龙王爷,保护一方五谷丰收。这座庙宇于1942年被日寇炮击。1988年北大殿重建,由明山法师亲题大雄宝殿牌匾命名。
[img]377781[/img]
朱升墓是生态文化园的核心和灵魂。
[img]377782' />
朱升的家乡人既高兴又羞于纪念朱升。
无论是朱的家乡休宁迁西还是涉县石门,纪念朱生的东西都很少见到。很多人来这里参观,但当地很少有人知道朱生和朱通的过去。
神秘的朱升父子背后的事,朱升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