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观是明末的官员。内阁首辅温体仁离职后,被崇祯皇帝重用为温体仁的继任者,担任入阁辅政。
虽然被崇祯皇帝重用,但实际上薛国观是阉党的余罪。明朝时,他加入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也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他多次直接陷害和排斥东林党官员。后人评价他是最讨厌东林党人的官员。
后人都知道,魏忠贤在明朝的宗朝呼风唤雨。然而,在崇祯皇帝继位并站稳脚跟后,他被崇祯皇帝清算了。魏忠贤被问罪处死,阉割党的官员也纷纷落马。
崇祯皇帝对魏忠贤和魏忠贤阉党官员的厌恶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当后人评价崇祯皇帝时,虽然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是一个想成为一个好皇帝但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好皇帝的皇帝。当他的评价不高时,他也会消灭阉党,作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但就是这样一个一手推倒阉割党的皇帝,为什么最后要重视阉割党的薛国观?崇祯皇帝做出这样决定的薛国观是什么样的人?
毫无疑问,薛国观是一个不注重名利、善于经营的人。为什么这么说?自然和他的党派阉党有关。
[img]377742' />
阉割党,又称太监集团和宦官集团,是以宦官为主的政治党派。宦官在东汉以后,是指被阉割的群体,不男不女。在男权社会,男人割掉生殖器,相当于抛弃了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宦官一直处于被批评的地位,很多人根本不会直视宦官。更何况历史上大部分阉割党都是专权擅政,扰乱政府,被唾弃。
作为一名封建士医生,薛国观从小就受过儒家教育。当官后,他选择加入阉割党。当然,他放弃了自己的声誉和利益。同时,加入阉割党后,他肆意伤害东林党人,成为阉割党的主力军。他正在努力通过魏忠贤的重用爬得更高。
薛国观也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审时度势,习惯给自己找机会爬上去。魏忠贤倒台后,被官员弹劾,薛国观别无选择,只能辞职。但几年后,它又被重新使用了。这次使用的关键在于温体仁。
温体仁是崇祯皇帝非常信任和欣赏的阁臣。虽然他后来被废除,但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并没有减少。温体仁向他推荐薛国观后,崇祯皇帝不假思索地决定重新使用薛国观,并越级提拔他为礼部左侍郎和东阁大学士,参加内阁预约。
薛国观也知道,他的能力在于皇帝对温体仁的重视。进入朝廷后,他故意朝着温体仁的方向发展。他坚持温体仁老路线,贯彻温体仁留下的政治思想,给崇祯皇帝留下了温体仁继任者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薛国观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抛弃了自己,成为了温体仁的影子。
薛国观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崇祯皇帝的信任,以至于后来非常重视他。准确地说,薛国观进入内阁是对温体仁的模仿。
然而,薛国的观点接近温体仁,但他不能像温体仁那样一丝不苟。当他在内阁时,他收受贿赂,谋取私利,最终露出了自己的脚。崇祯皇帝认识到他的真面目,毫不客气地处理了他。薛国的观点是好的,但没有好的结局。
明末官员薛国观如何评价?薛国观是如何成为内阁首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