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国宝(1709-1776年)出生于古田县二十六都(今屏南县小丽洋村),字继赵,号和庵,祖籍屏南。清代名将一生军马匆匆40多年,不仅治军严谨,守边尽责,守土有方,而且体谅兵民,热心公益,多才多艺。
[img]377251' />
屏南是清朝著名将军甘国宝的故乡。我们在屏南县新城十字路口的中心看到了甘国宝的巨大雕塑。这座高11米,重200多吨,是为了纪念清朝驻台名甘国宝诞辰300周年而建成的。
据史料介绍,清代著名将军甘国宝一生忠诚报国,功勋卓著。他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他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称赞的英雄。他是福建省第四位历史名人。
[img]377252[/img]
清康熙48年(1709年),甘国宝在屏南小梨洋村问世。几声哭声让甘家惊喜不已。他受到一个家庭的照顾,学习文学和武术,多次迁居,最终成为大器。甘国宝非常聪明。他从皇家前卫开始,经过广东、贵州、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福建等地。他曾担任游击队、将军、副将军、总兵和提督,并被授予审查和操作大臣。从三品官升到提督,最后官居一品。更值得注意的是,乾隆在25年和31年两次被授予台湾挂印总兵。圣旨“这是第一要地,与其他地方不同,不称职、见识渊博的人不称职”。据报道,在屏南甘国宝故居,还可以看到乾隆皇帝给驻台名将甘国宝福牌匾的“合璧堂”。
甘国宝虽然出生在“康乾盛世”,但也遇到了多事之秋。他一生转战南北十省,屡屡立功,深受乾隆皇帝赏识。他被视为心腹的栋梁,多次召见、表扬、表扬。甘国宝曾两次担任台湾省挂印总兵。因为治台好,他注重搞好汉族和高山族的民族关系,赢得了军民的青睐,至今仍在忠烈祠献祭。2001年,屏南县人民政府宣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宝故里屏南甘棠乡小梨洋村仍有其故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国宝祖居地屏南下的甘氏祠堂也有“福”字竖匾。“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甘国宝分会”成立于2003年8月。
国宝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能文善画,多才多艺。200多年来,他的生平事迹一直被海峡两岸人民津津乐道。以甘国宝为主题的民间文学作品很多,影响最大的是闽剧《甘国宝》,风靡国内外舞台,成为百年戏曲经典。甘国宝是两岸著名的守台将军,现已成为促进闽台民间交流和交流的桥梁。甘国宝文化是两岸同胞关注的珍贵民间文化资源。屏南县作为甘国宝的故乡,近年来积极挖掘和弘扬甘国宝文化,重视台湾著名将领在闽台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八福之光”在中国更加耀眼。
八闽之光——甘国宝,清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