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胡光和解缙应该算是名人,尤其是解缙被称为“大明奇才”。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可以说是同庚、同乡、同学、同事、孩子的亲家,演绎了很多是非的故事,至今为家乡人津津乐道。
[img]376584' />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639年),被誉为“人文渊源、文章节义之邦”的吉水县,两个婴儿相继诞生于恩江两岸,就像两颗冉冉东升的“文曲之星”,为庐陵争光添彩。
恩江与赣江交汇处的东岸是古吉水县。在太平山脚下,鉴湖边有一个破碎的“书香门第”。男主人解开了元末进士、二魁周监、五知贡献,以父死节送官参政。后兵荒马乱,回乡从事着述、办学,培养人才。明初曾授以官,他又不授,家道中落,生活拮据,兼职豆腐销售补贴家庭开销。女主人姓高,名妙莹,字淑婉,也出身书香门第,贤惠贤惠。她从小就广泛阅读。她不仅可以分析自经史、传记、天文、地理、医学等书籍,还善于小楷和小音律。她是解缙的启蒙老师。解缙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更聪明,更有见识。他口成章,口成对。他被称为“神童”。
恩江西岸沿赣江东岸上行10公里,有一个风景秀丽、树木郁郁葱葱的村庄——胡家边。是年,胡家边的“长林书店”诞生了一位名叫胡名广、字光大的小主人。
胡光的故乡胡家边村是风水宝地。它位于吉水与吉州的交界处。面对清澈蜿蜒的赣江,前面有孤独青翠的螺子山和文风深厚的白鹭洲;背靠天玉名山,后面有铜壶滴瀑布,佛教圣地青原山净居寺。就像胡光和解缙后来的朋友一样,他的同事杨士奇(今泰和县人)来到访赞:“前有金螺白鹭之胜,后有青原石龙之奇,芙蓉天狱诸峰,相望于江南。“胡广也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家族,实际上是南宋著名大臣胡泉的后裔。胡光的高祖胡敬之是胡泉七世孙。他在南宋末修建了职业朗。他带领家人从庐陵相城(今青原区值夏镇)迁往吉水县大洲(今青原区天宇镇胡家边村)开基兴业。胡广的曾祖父胡弥高,祖父胡鼎享,父亲胡寿昌都是儒家,以德行称乡。明初洪武年间,胡寿昌被任命为御史,任广西按察官,后改为彭州知府,官终延平府知府。他为官廉洁,风纪正正,爱国养民,深受黎民称赞。胡光从小长相端庄,天性聪明,好学上进。
同年(1639年),胡广和解缙出生于吉水县恩江两岸。他们都来自学者家庭。可以说他们是同庚、同乡、同乡,第一次见到他们。
[img]376585[/img]
解缙的“学前教育”得益于慈母高妙莹。高氏是一位才女,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同时,他理解丈夫在外教博物馆的辛勤工作,做家务,做豆腐卖补贴家用;一边做女红,一边做解缙启蒙老师,督促孩子读书,在课堂上唱诗。解缙稍长,向邻居拜师,解开的朋友徐泰先生。徐先生是吉水县平湖村徐家(今青原区天玉镇平湖村)的举人。他欣赏解缙的正直品格和敏锐才华,向他许下小女素娇,成为解缙泰山的老岳父,这是后话。后来,解缙直接教父亲解开,并与胡光同学。原来,胡光八岁时失去了父亲,由他的叔叔和祖父胡子贞训练。胡光师从鸿儒黄仲器、后慕解开的才华和名气,以及远房阿姨表达父亲的关系。他向解开老先生致敬,与解缙有直接的交集,与同学交流,友谊日深。
解开老先生才学渊博,可惜一辈子都没有很好的成功,年长后辞官不授,专心办学,硕果累累,非常好!
洪武二年(1387年),小儿解缙参加洪都乡试,排名第一,一举成为江西解元。
洪武21年(1388年),在金陵会试中,解开的两个儿子解纶、解缙和女婿黄金华被同一个科目录取。江西吉水“一门三进士”的消息在南京引起轰动,传遍全国。太神奇了。解开老先生的教育真的很好!
好戏还在后面。十一年后,明建文一年(1399年)在乡试中获得第二名。第二年,他参加了首都会议,获得了第八名。殿试对策以“亲番陆梁,人心摇晃”等语夺取皇帝的心,非常符合皇帝的意愿。建文皇帝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名。胡光高中状元走出了家乡。
解缙和胡光先后参加了科学考试。胡光高中状元,解缙也是状元候选人。据说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考官最初指出他是“一流”,并计划成为状元候选人。然而,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的言论过于尖锐,害怕挑衅是非,故意将解缙排名后排,排名第七。虽然解缙路过状元,但他根本掩盖不了自己的才华和名气。
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事件”燕王朱棣兵临金陵城下,惠帝朱允炆玩失踪,同朝为官的解缙白胡广附之。
明成祖朱棣登基于永乐元年(1403年),重用了解缙、胡广等一批老朝名臣。
明朝自胡唯庸案以来,首相一职被废除。朱棣成立文渊阁,取代丞相参与国家和战、立储、用人、征调、赋役等军政决策,直接服从皇帝,有利于朱棣控制朝政。文渊阁如此重要,能被朱棣选入内阁的人当然是非同寻常的。内阁七人解缙首辅有解缙、胡广、黄淮、杨士奇、金幼孜、胡燕、杨荣。吉水老乡、老庚、老同学解缙、胡光再次成为新朝的同事。当然,泰和县也有杨士奇,新干县的金幼孜。可见吉安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稀世罕见。
[img]376586[/img]
永乐元年至永乐五年(1403年至1407年),是解缙最辉煌的时期。他担任文渊阁首辅,主持政务,制命典策,总裁《太祖实录》,编辑《永乐大典》,在中国文化史上筑起一座金字塔,历史悠久。
解缙五年(公元1407年)因“立储之争”被奸臣诽谤,被朱皇帝革职。左春坊大学士胡广进翰林学士,接替解缙为内阁首辅。胡光思想细致,行事谨慎,多次随成祖朱棣北征或出游,从他的左右,出谋划策,经常做出贡献,勒石立碑,帝必命善书的胡光书之,深受朱棣的信赖。胡光还阻止了成祖封禅的意图,并进行了民间对建文帝老臣及其家属的追查,平息了许多冤狱,关注了人民的疾苦,成为永乐繁荣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到目前为止,吉水流传的“隔河两宰相”指的是吉水恩江两岸的解缙和胡光。
胡光和解缙同在文渊阁共事。有一次,朱迪给了他们一顿宴会。晚宴上,朱迪说:“你生在同一个地方,长同学,仕同官。解缙有个儿子,胡光可以嫁给他。”胡光回答:“我老婆刚怀孕,还不知道男女。”朱迪说:“一定是女儿。”后来胡老婆真的生了女儿,应该是朱皇帝的“金口玉言”。朱皇帝指腹为媒,解缙和胡光成了孩子的姻亲。
据说解缙被革职后,胡广悔婚,其女宁死不悔,最终与解祯亮结婚。事实上,胡光一生谨慎,居官细心,屏绝私情,能“谈政治”,因此始终得到成祖的信任。从永乐五年(1407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胡光接替解缙担任内阁首辅。朱棣深为之哀悼,赠礼部尚书,“文穆”,成为明朝第一位封头的文臣。
永乐13年(1415年)解缙被冤死后,直到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下令赦还复制的财产。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下令,50年前屈死的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送朝议医生,并被称为“文毅”。
两位庐陵贤达胡文穆广公、解文一缙公,都为明朝永乐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历史上没有忘记,家乡的人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隔河两宰相]——明朝能臣胡光和解缙的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