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在他的领导下,魏国国力大增,率先称霸七国,一举奠定了魏国百年霸权。
[img]375874[/img]
他是一代明君魏文侯。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秦国河西,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军。后世史家都称赞魏文侯之贤。
但另一方面,魏文侯时期的成就不可避免地不会受到后人的批评。伐秦,取河西之地,却没有尽力灭秦,导致秦国最终成为魏国的重大问题。在赵国之后,中山被砍倒了,但最终中山又失去了。
总的来说,魏的对外发展战略是东锤西锤,没有针对性的发展进攻路线,最终失去了一个,最终被秦摧毁。像魏文侯这样聪明的人也会在国家战略上犯如此重大的错误吗?仔细分析,似乎有什么东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img]375875' />
分析魏文侯在位时最著名、最重要的三项对外发展成果:
一、伐西河
二、消灭中山
三、发展叶地。
魏文侯故意在这三个地区长期发展,这是针对谁的?这真的是魏文侯的战略错误吗?
西河、中山、叶地真的没有共同点吗?从地图上看,形式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与图1公元前453年、三个分晋的魏国地图和图2公元前403年、魏文侯时期七雄并立的魏国地图相比。
[img]375876[/img]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魏文侯的刻意发展。魏不经意间对赵形成了三面包夹。西部完全占据了河西,东部土地大大增强,压缩了秦国的东进空间。上军已经直接与赵国接壤。河西郡守是著名的吴起压阵。
北方灭亡的中山切断了邯郸与代地的联系。这里是未来君主王子的主持人,由国相李悝协助。将军乐羊驻扎的灵寿尤为关键。
灵寿东面是赵国的太原地区,北面是赵国的代地,南面是赵国的邯郸地区,是全局的枢纽。东部发展叶地,由军政大才西门豹驻扎。
只要三个军事基地能够稳定下来。想象一下,如果吴起离开河西,直接去赵国太原的晋阳;西门豹从叶田直奔邯郸;王子击退可以切断赵国代地后路,进入可以攻击邯郸;乐羊坐在灵寿,整体接应。恐怕赵真的很难飞。
此外,魏文侯知道,如果魏想摧毁赵,楚和齐可能会干涉这两个大国。在完成河西和中山的部署后,魏文侯突然停下来,联系了赵和韩国,分别打了一场对齐和对楚的战争。这不仅削弱了潜在干涉者的力量,也消除了赵救援的后路。
当魏文侯的战略达到最后一步,隆隆战车即将压向赵国时,魏文侯此时突然去世,彻底打乱了整个战争部署,最终失去了一切。
珍惜,悲伤,痛苦,悲伤。真的是“雄心壮志先死,英雄泪流满面”。
如果魏文侯能多活十年,到时候三路并进,朝北攻灭赵国,到时候魏赵合一,韩国就不能保证了。
一旦韩国再次融入魏国,三晋合一,谁能阻挡世界,哪个国家敢与之抗争?如果是这样,恐怕魏国可以提前一百多年统一世界。
如果战国第一明君魏文侯晚死十年,他早就能统治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