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仪事件
张聪还是新科进士的时候,上疏支持明世宗朱厚夫,认为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不是继承皇后,也就是所谓的“继统不继承”。皇帝不一定要继承父子。而且,汉定陶王和宋濮王都是提前立为王子,养在宫里的。其实他们已经继承给了汉成帝和宋仁宗。张聪建议朱厚聪还是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兴献王为明宪宗次子,明世宗父)。见此奏章后,世宗大喜,称“我父子能保全”。但张聪人单势孤独,难以动众,世宗只能先妥协。南京刑部主任张聪也被释放。
[img]375032' />
三年后,世宗的地位已经稳定,试图为父母加上“皇”字。此时已被贬至南京刑部主任,与桂萼、胡铎等相互研究经史的张聪,与同事等猜测帝意,纷纷上书重提旧事。嘉靖三年(1524年),张聪被召到北京,被世宗重用。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学位,负责礼仪,并迫使杨廷和辞职。其他反对者被判下狱并贬职。张聪和桂萼在朝廷形成了“议礼派”,支持和欢迎皇帝,将议礼视为起家的政治资本。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议礼之争再次引发。张聪上疏列举礼官欺凌十三事,支持世宗,说:“记”说:“礼非从天而降,非从地而出,人情而已失。因此,圣人人缘以制礼,‘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诗阻刘提学
有一次,刘提学要游雁荡。四级官员要游雁荡,地方政府必须进行高标准、高档接待,雁荡山人民为凭空增加负担而烦恼。这种时尚是众生(秀才)的张聪主动表示,有办法阻止当官进山。大家都嘲笑这个年轻人有神经病,但事实证明,张聪并没有大言欺骗别人。张聪让和尚拿着他写的诗在路上拦住刘提学,刘提学读了张聪的诗,打消了游雁荡的念头,一笑置之,回头看。那首诗曰:
雁山的海内衣冠集,草茅无路可追。
山中定扫豺狼道,谁是虎豹关?
玉韬奚从乐地,金樽不许破愁颜。
江湖廊庙心相似,莫道渔樵尽日闲。
张聪写《刘提学游雁山》的时候,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秀才。面对一个四品官员,他敢于写诗劝阻,这需要一些勇气。诗也写得很好,“江湖廊庙心相似,渔樵尽日闲”。人和当官的人一样,都有烦恼。当官的人不应该整天闲着。这两句话可以作为官员的座右铭。
[img]375033[/img]
垫桌脚诗
小时候张聪在书院读书,虽然聪明好学,但是很调皮,所以经常爱上老师的惩罚。
有一天,上课后,张聪还和一个同学在院子里玩耍。老师责骂他们,并命令他们与一首诗合作,上下意义应该是连贯的。如果你做得好,你可以免除惩罚,老师指定学生先做前两句话。
同学想了半响,开口吟道:
小木器未成,无声无臭,无名。
张聪立即应声说:
即使不是擎天柱,也愿意在人间抱怨不公。
虽然前两句符合节奏,但句子意义平平。张聪后两句连缀后,整首诗的意义显得深刻。老师听了,非常欣赏。
[img]375034[/img]
清勋戚庄田
明武宗正德时期,明朝濒临崩溃。明臣张原也说:“盖以正德年间,国柄潜移,权利用事,祖先的制度,朝廷的纪纲,都浪费了。“天下汹汹,几至大乱”的局面。诸王、勋戚、官僚“请求、夺取民田者无算”。武宗荒废政事,沉溺于嬉戏、无节制,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各种特权势力已经疯狂地掠夺了土地。另一方面,他们把占用的土地税留给了原来的主人,让军民纳税,导致人民流亡,士兵逃跑。流民遍布社会,农民起义遍布各省。明朝统治阶级在武宗时期已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弊端和危机。
当时,社会土地兼并问题是流民和起义的源泉。明武宗时期,全国流民已达600多万,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农民起义接踵而至,社会失序,岌岌可危。张聪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抑制土地合并的进一步恶化,稳定土地上的农民。当时,皇宫、王府、勋戚等占有的庄田是土地兼并最激烈、数量最多的。明仁宗建立皇庄,到武宗时已增至200多处,正德九年(1514年)仅占地37594顷。藩王、勋戚、宦官、官僚等向皇帝乞求并强占民田,到弘治二年(1489)庄田有332处,占地3.3万多顷。“为人民服务,莫如皇庄、诸王、勋戚、中官庄田”,其严重程度已降至世界额田的一半:“自洪武至洪治百四十年以来,世界额田已减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尤其失去额田。非拨给于王府,则欺隐于狡猾”。也就是说,赋田约减少了427万顷。即位后,世宗曾两次清理京畿庄田,而宦戚则中挠,世宗犹豫不决,收效甚微。张聪坚决把庄田清理干净,从畿道扩大到各省,从庄田和僧寺产业。到嘉靖九年(1530年),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多顷,其中26000多顷分别归还给业主等。撤回管庄军校,严禁革命案件,禁止再次侵占或投献民田,违者问罪充军,勋戚大臣也参究定罪。这种相对缓解和消除土地兼并冲突和百年积弊,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对明朝统治的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于张聪的“清勋戚庄田”,明晋江人黄光生在《昭代典则》中称赞:“张福静(张聪)在各省演奏和革命保卫内臣,清勘皇亲庄田,土官得行其志,李舒得安其睡。如果世界鼓励他们活下来,他们的成就将永远不会消失。“明史本传”赞张聪说:“他若清勋戚庄田,罢天下守内臣,先后筋疲力尽。万历本作《国史传》赞张聪:“清勋戚庄田,罢守内官,百官奉法,苞朱路绝,海内治。”
[清勋戚庄田]——张聪轶事,明朝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