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十四位皇帝李昂,原名李涵(除武则天和唐战皇帝外,826年―840年在位),唐穆宗李恒的次子,唐敬宗李湛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弟弟。母亲是贞献皇后萧氏。长庆元年(821年),李昂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年仅十八岁。李昂在位初年励精求治,出宫女3000多人,放五坊鹰犬,减少冗员。后来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企图杀宦官。但是密谋泄露,李训等被杀,李昂也在甘露之变后被软禁。
原来,据说把他推上皇位的王守成,其实是杀死他祖父唐宪宗的罪魁祸首之一。他必须计算这个账户。最重要的是,李唐的权威其实是别人抓住的,别人说了算,谁当皇帝就得当。太可笑了。其实古代也有“被皇帝”的事情,真的让人笑了。自尊心强的唐文宗当然有点心理失衡。反正他觉得自己的权力没有保障,被宦官当棋子用。原来皇帝是政治牌最大的发牌人,现在却被军权主导的宦官破坏了这种政治生态的平衡。为了扭转这种皇权的失衡,唐文宗故意利用朝臣来对付宦官。为了找回失去的皇帝威严,收回下移权力,大玩既拉又打的政治平衡术。
[img]375009[/img]
唐文宗上位一年后发生的一件事,也给了他依靠朝官消灭宦官的决心,开始幻想他美好的未来。这就是著名学者刘伟的“弟弟案”。据说太和两年(公元828年),当时的著名学者刘伟应贤良方正科(其实在对策中吃了豹子胆,公开反对傲慢的宦官,这在当时是晴天霹雳。
[img]375010[/img]
没关系。刘伟还公开要求皇帝逐退宦官,夺回宦官窃取的全部权力,还政于宰相,将兵权归还将军。刘一眼就洞察到了宦官主政的弊端。官员分为内外官,政权分为南北司。如果一个人在南司犯法,他可能不会去北司。当然,刘的对策得分,也受到了考官的赞扬。这也是当时所有朝官的共同愿望(皇帝也不例外),但当时枪杆掌握在阉割党手中,大家都怕枪顶到头皮。这也是关系的一层。虽然考官很欣赏“能人所不能”的刘大炮,但最终还是不敢雇佣成绩突出的刘伟,与刘伟一起投考的22人被选中,这就是所谓的“刘伟哥案”。
[img]375011[/img]
刘是当时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他很优秀。许多被选中的人感到羞愧。他们说了一些真诚的话,每个人都想说对国家有利。当然,他们都为他而战,这对他来说太委屈了。因此,许多朝官和士人准备联合写信给皇帝评论,以便冤枉刘,但他们受到了前主战派首相裴度的阻碍,原因是为了防止局势扩大,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不让朝官和宦官之间的冲突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为了对付宦官,唐文宗开始组建自己的“阉割团队”。他亲自选择宋申锡为首相,老宋负责杀死宦官的“大工程”。
老宋忘记了最重要的保密规则。当然,这在官场是一个巨大的失败。至少要追究领导责任,这是不可或缺的。出乎意料的是,皇帝想要摧毁权力巨大的宦官的秘密。A计划被权力巨大的宦官王守成的亲信郑注发现并刺伤了他。现在有一出好戏。
[img]375012' />
公元831年的一个月的某一天,故意杀了宋申锡的王守澄,故意派军官豆卢,故意诬告宋申锡谋立皇弟张王李凑。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举动。俗话说,唐文宗最怕的就是被夺位。更重要的是,他的弟弟李吉也有政治声誉,这是他的潜在威胁。唐文宗总是像城市一样对待他,害怕他会因为一点错误而被他赶下舞台。当然,这比杀死太监更重要,也是他的核心利益。现在他日夜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当然,这也让皇帝出了一身冷汗。当他看到这本书时,他很生气,不知道是真是假。王守澄立即命令王守澄抓住所有想篡位的皇弟李凑和“吃内爬外”的二五仔宋申锡亲近的人,在宫中严刑拷打,彻底清查。最后,经不起刑信逼供鞭刑侍候的老宋亲信都“招”了,说宋申锡确实篡党夺权。
[img]375013' />
这位愚蠢而虚弱的唐文宗看到“证据确凿,铁案如山”,立即召集文武百官来朝,郑重宣布宋申锡谋反罪,只等秋末斩首。幸运的是,老宋的生活不应该消失。朝廷官员都知道这是一个冤狱,所以有点“兔死狐悲伤”情结的朝廷官员试图将宋案移到南司进行反复审查。他们仍然是良心的首相,牛、僧侣和儿童,也为老宋说了一些公平的话,这是一个转折点。最重要的是,后来不能死的郑注,怕暴露真相,把萝卜拔出泥里,就劝王守澄停下来接受,请愤怒的傻瓜皇帝宽大处理老宋,宋申锡逃脱。
李昂在位期间,不擅长女性,勤勉听政,强行节俭,摆脱奢侈之风,命令停止许多劳动人民和金钱的事情,致力于复兴王朝,在唐朝中后期的皇帝中相当勤奋。然而,虽然他可以勤奋和吃零食,但他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最终无法消除灾难。傻瓜皇帝,聪明但聪明的错误,他认为他很聪明,太监比他聪明几十倍~
唐文宗为萨满杀宋申锡?是糊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