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休出生在河东裴氏东眷房,是浙东观察使裴肃的次子。他诚实而坚定。小时候,他和哥哥一起在济源的其他博物馆学习。裴休一年四季都不出博物馆,早上讲解经籍,晚上学诗赋。
唐穆宗长庆(821-824年)年间,裴休从乡贡入京登进士第。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中贤方正,能直言不讳地说出第三名
。后来,他曾担任过几个藩镇的僚属,入朝历任监察御史、右补阙、历史博物馆修写。
唐文宗与宰相宋申锡密议杀宦官,此事却被神策中尉王守澄及其党郑注所知。大和五年(831年)二月,郑注令神策都虞候豆卢诬告宋申锡谋立文宗之弟、张王李凑。文宗相信这是真的,非常生气,并召集首相和其他人进行讨论。当时的裴休和右散骑常务崔玄亮等人乞求文宗再次与首相讨论,并由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宋申锡最终免死,只被贬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
在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裴休从尚书郎任上被外放,治理了几地。
累功拜相
唐宣宗大中(847-860年)初年,裴休在官方账户部担任侍郎。大中五年(851年)二月,裴休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他改革了水运和茶税的弊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转为兵部侍郎和御史医生,仍然担任盐铁使者。9月,他奉命守卫(代理)礼部尚书,高级金紫(金鱼袋和紫衣)。至少在此之前,裴休已经被封为河东县的开国子。
大中六年(852年)八月,裴休升任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领盐铁使。至于“时政记”的修改,他建议把所有的演奏都问宰相,以达到记忆细致、不遗漏的目的,从而使历史官员能够“直写”。这件事必须宣宗允许。后来,他被调到中书侍郎身边。裴休已经在一起五年了。
[img]374906[/img]
罢守诸藩
大中十年(856年),唐宣宗命裴休畅所欲言,对政事提出建议。裴休要求宣宗尽快立太子,宣宗说:“如果立皇太子,那我就成了闲人。因此,裴休不敢再提了。二月,裴休称病请辞,宣宗不允许。六月,裴休罢相,带同平章事衔担任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使。是年冬,先进的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以守太子少保为分公司东都(洛阳)。
大中11年(857年)冬季,裴休被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泸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任昭义节度、鹿磁邢明观察使(昭义节度使)。
大中十三年(858年)十月,再加检校官部尚书,转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等使(河东节度使)。
大中14年(859年)8月,以原职调任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凤翔节度使)。后任检校书记右仆射江陵尹、御史大夫,担任荆南节度观察处置使(荆南节度使)。
唐懿宗咸通(860-874年)初年,裴休入朝担任户部尚书,累官至吏部尚书,王子少师。
古稀谢世
咸通五年(864年),裴休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太尉。
书法
裴休擅长书法,以欧阳询、刘公权为宗。《旧唐书》记载:“裴休擅长书汉,自成笔法。他的家庭背景是佛教的,尤其是在释典中。”董其昌在《容台别集》中也说:“唐代学书很好,不用于释典。梁肃和房融的书不称。只有裴休深于内典,具有临池能力。”
历史上裴休的真书和楷书充满魅力,行书“独特的体法”,自然而严谨。据《书林纪事》描述,他“镇太原时,太山建成寺庙,寺庙僧侣粉额陈笔砚休息。休息一下,穿着袖子和墨水,他建得很厉害。”。
至于裴休的作品,《宣和书谱》有其行书《判疏言状》,现已丢失。《圭峰定慧禅师碑》今天只存在于他的书碑杰中。叶昌炽《语石》载:“圭峰和尚碑”依然存在,其书籍紧而无蕴,学之易滋流弊。细参之,其运笔操纵,结体疏密,与诚悬(即柳公权)新(诉)无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裴写文,而柳书之。这碑则柳题额而裴书之。两碑微言的奥义,不精于梵乘者。文固宜出于一手,窃惊裴之书为何神似柳,既然突然意识到:这座碑也是裴而柳书,特书丹时并题裴疑耳。”
裴休书法怎么样,唐朝宰相裴休人物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