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胡昭,三国最牛山村的老师,救了司马懿

三国时期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到,这个人就是胡昭。胡昭的名字,如果放在今天,恐怕没人知道(甚至不如潘凤曹豹),但当时真的占据了各大媒体人才榜的首页。

嗯,我们不妨先翻开胡昭的个人档案,找出“胡昭,字孔明,养志不仕”(《三国志》)。短数字,信息量不小。至少,我们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胡昭的话和诸葛孔明一样。也许名字的起源,两个人之间也有奇妙的交集(这将在后面提到)。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了胡昭的生活状况:“养志不仕”。

所谓“养志不仕”,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如果这样做,大概都有一个小算盘。比如唐代有一个叫卢藏的进士,一心想着入朝作官,却苦不堪言,于是一把剑走偏锋,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声誉,终于如愿以偿地赢得了金饭碗。这就是终南捷径的由来。然而,我们的胡昭同志是真正的气质。

[img]374406' />

为何如此料定?原来,胡昭隐居的冀州,原本是袁绍的地盘。袁绍这个人,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之称。有了美丽的名字,自然要做一些美丽的事情,于是,袁绍想着找一些知识分子把金贴在脸上,我们的胡昭,自然就在名册里。降尊屈贵,上门拜访,袁绍的场面功夫,却做得十足。但偏偏胡昭,却不太懂得领情,几次礼貌的问候,就是不肯腾出屁股,出山一趟。

摸了摸鼻子灰,袁绍骄傲的脸挂不住。“外宽内忌”,袁绍天生性格严重,胡昭自然知道,于是找了个借口,化了个“闲云野人”妆,起身躲在乡村深处,过着梅妻鹤子的幸福生活。胡昭一夜之间消失了,袁绍也松了一口气,寻找“知名”,最初只是做了一个样子,如果胡昭端坐在房子里,僵持,他的脸自然尴尬,但现在悄悄地离开了,他也留下了礼物下士的名字。《三国志》(胡昭始避地冀州,辞袁绍之命,逃回乡村)

有趣的是,被胡昭“放鸽子”的不仅仅是袁绍,还有他的老对手曹操。原来曹操平乱北方,自然意气风华,拿着汉献帝的印章,摆了个谱,自命丞相头衔。曹操在面子上做了足够的功夫,雄心勃勃,下一步自然要指江南。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发出了求贤令。当然,求贤是双向选择。绝不是“曹太公钓鱼,愿者上门”那么简单。遇到含金量高的大鱼,恐怕要放下身材,屈尊作秀。不用说,胡昭自然是曹操花名册里的大鱼。

《三国志》记载了曹操给出的场景文章:“太祖(曹操)是司空丞相,频频礼辟”。但这位孔明同志,要么在山水之间游历,要么在乡间小道上歌唱,我们曹丞相版的“三顾茅庐”,从未回应过。然而,曹操从来没有像袁绍那样吸引过人才。即使是下聘书的手段也一直不符合常识(详见《曹操招聘时烧山抓女人》)。胡昭早就听说过这些名堂。如此频繁地放鸽子,难免会受到报复,于是胡昭找了个好日子,反而自己来拜访曹府,来说说到底。

《三国志》如记载:“昭往应命,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归诚求去”。换句话说,胡昭自陈以来就是一个村庄的野民夫。他已经习惯了耕种和阅读的田园生涯。至于行军作战的方法,他自然一无所知。与其吃素食,占据公务员编制,不如给那些进步的后代机会。曹操见胡昭态度坚定,言语合理,知道难以挽留,只好感叹“人有志,出处异趣”(《三国志》),让胡昭回到家乡。

接连拒绝了袁绍、曹操这两位财大气粗的“老板”,看来胡昭的隐名埋名,绝不是为了待价而卖。那么,隐居山林的胡昭,闲暇时间是怎么打发的呢?《三国志》就是这样记载的:“耕耘乐道,以经籍自娱”,也就是说,胡昭同志除了耕耘自乐,看报纸文摘,还会抽出一些时间做兼职老师。农村下里巴的人总是卷起裤腿坐在地上,感受文化的影响。

当然,金牌名师开馆讲课,即使在山间僻壤,文艺青年也络绎不绝。没想到,就在这山险绝壁之间,竟然悄然上演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事件的原因大致如下:原来胡昭崇拜者中有一个叫司马懿的年轻人。胡昭见他聪慧通达,胸有才华。预计这个人将来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他会相遇(“一开始,晋宣帝穿布衣时,与赵有旧”和“高士传”)。但在学校附近,却有一个失业的年轻人叫周生,闲暇无事,总会纠结一群二逼青年,对登门的学生进行一番品头论足。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似乎天生就是“不同戴天”的敌人,周生无聊的行为,自然被出身名门的司马懿白眼。

对于二逼青年来说,被文艺青年白眼是一种极大的耻辱。于是,周生询问司马懿离开学校的时间,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决定在回家的路上截杀。胡昭惊闻此事,立即放下讲尺,前去追周生,经过一番跋山涉水,终于在一条山路上拦住了周生一行。《高士传》是这样记载的:“昭闻而步指险,止(周)生,生不肯,昭泣而结诚,生感其义,乃止”。也就是说,周生想到了一个如此受人尊敬的文艺导师,放下身材,抛出两行眼泪,与自己进行耸人听闻的互动忏悔,寻求复仇的想法自然被打消了。

有趣的是,这位孔明先生带着同情心给了司马懿一条生活之路,但几十年后,另一位孔明先生的职业生涯被打破了。这真是天意弄人,我们两个从未见过面的孔明先生,却因此有了穿越时空的离奇交集。这样想来,胡昭同志不仅悄悄地拒绝了袁绍、曹操的好意,而且在轻描淡写之间,埋下了三国归晋的伏笔。胡昭似乎是三国时期最好的乡村男教师。


胡昭,三国最牛山村的老师,救了司马懿胡昭,三国最牛山村的老师,救了司马懿

,,,,,,,

  • 辛毗:曹魏大臣在三国时期担任过什么职位?
  •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县阳寨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让我们看看感兴趣的朋友。 出身陇西辛...

  • 抓住关羽后,孙权杀死了关羽 关羽根本没有机会逃跑吗?
  • 如今,许多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只有在三国时期,他们才表现出许多特别有能力的领导人。因为这些领导人,他们支持...

  • 为什么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的武装分裂势力不是分裂国家?
  • 以下是孙权和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往下看。 分裂意味着分裂,即将整个事物分开。孙权和刘备的武装分裂必须以军事行...

  • 为什么陈矫会加入曹营?他是如何劝曹丕继位的?
  • 陈矫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名臣,也是曹魏开国的功臣。陈矫早年到江东避乱,后来被曹操驳回为宰相。然而,据说陈培打算帮助刘备,...

  • 孙权为什么把关羽的头给曹操? 孙权这样做是为了嫁祸吗?
  • 赤壁战争结束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奉命驻扎在荆州,刘备进入益州,即进入四川。 关羽出兵围困襄樊,曹操派出禁增...

  • 孙权已经赢得了荆州。 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
  • 不知道:孙权拿下荆州后,为什么一定要杀关羽?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当关羽在襄樊战场上与曹魏作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