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彩,字端甫,号南明,山阴(今绍兴)漓渚人。当官时,曾侍穆宗日讲六年,深得信赖。据志书记载,大彩“立朝不激不随,有公辅之望”。诚实坦率,体贴民情,尊重乡贤,曾与京中绍兴官员合作,拯救徐渭出狱,避免被杀。大彩卒后,皇帝赠吏部尚书,死后文懿。徐渭闻之,哭不成声,即写了一篇文章《哀诸尚书辞》,赞美他的行为。嘉靖三十五年(1556),山阴诸大丝一举夺冠,成为丙辰文科状元。曾侍穆宗日教授翰林院,史载大丝“立朝不激不随,有公辅之望”。与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沈炼、钱鞭、柳林、徐渭、吕光升并号为“越中十子”,万历元年(1573年)救徐渭出狱。
诸大彩从小聪明过人,每天背诵千言万语,思维敏捷,外表修长。有一天,私立学校的老师给了一对对子:“同流,清斯卓英,浑斯卓足。”声音没落,诸大彩回应道:“炎寒异态,夏天喝水,冬天喝汤。”老师称赞他将来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img]373019[/img]
诸大彩21岁,乡试第二,但会试屡屡失败。他没有气馁,更加努力学习。他34岁时获得了冠军。他早就闻名了,以为自己一定年纪大了。诸大彩的事相当孝顺。登上第一名后,他迎来了生母和平均母亲在京邸,精心服务,并请皇帝加恩于生母。在回省的路上,生母因病去世,不得按规定服从自己的生活,于是又请世宗,破例服阙三年。
嘉靖42年(1563),预修《承天大志》,校录《永乐大典》,升左春坊左诏德,兼侍读。很快就当上了经宴讲官,他的讲论技巧超越了别人,赢得了穆宗的青睐。大学生徐阶赞道:“诸太史是真讲官”。嘉靖末年,诸大丝在翰林院工作时,曾设宴招待同乡著名才子徐渭(字文长),但徐渭晚上才来。诸大彩问他为什么迟到了。徐渭解释说:“我在一士子家避雨,看到墙上挂着一篇文章。这个人今天可以称之为欧阳修。我反复读书,很难离开。来晚了。诸大彩看徐渭如此推重这个人,忙命人去士子家,卷来回有光的那轴文章,和徐渭一起在灯下读书。边读边称赞,一直读到天亮。嘉靖44年(1565年),诸大丝向参加试卷的余编修推荐了归有光,并详细介绍了他的文章风格,从而提升了归有光。隆庆元年(1567),诸大丝升为侍讲学士掌院事。隆庆四年(1570)升为礼部右侍郎,受到穆宗的青睐。因此,穆宗去世后,所有的大彩都悲伤骨立,身神疲惫,病了,卧床不起。万历元年(1573)病故,享年51岁。赠礼部尚书,后追文懿。
诸大丝貌修伟,天性坚实平和,为政三朝,不偏不激,乐于奖掖后进。但它死得太早了,时人遗憾。
大丝是谁?诸大丝人物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