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曾向雄心勃勃的孙策推荐“江东两张”,称他们有天地之才。在正史中,似乎找不到“江东两张”的名字,但彭城张昭和广陵张红确实位居孙吴文臣的前列。他们是孙氏立业的基础团队,曾经为孙氏立国努力。三国志
裴松之在《江表传》中引用张红传记,曾提到“初,(孙)权于群臣多呼其字,只呼张昭说张公,洪东,二人也。可见两张在孙吴的地位。在笔者看来,这段记录也可以看作是小说中“江东二张”称号的来源。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大多数人对张昭并不陌生,而张红的存在感似乎远不如张昭。但事实上,张洪对孙氏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张昭,两张也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张昭从来内外都很直,而张洪的气质也很正直,但他看起来很灵活。
一、来来往往,念念孙氏
虽然两者都是文臣,但分工却各不相同,《三国志》
《张红传》裴松之引用《吴书》记载:“洪与张昭并与参谋,常令一人居守,一人征求意见。”从张洪第一任正议校尉、“从讨丹杨”的经历以及张洪本传的其他记载中,可以推断张洪经常与孙讨论。此外,张洪还曾任江东使臣许都,史载“建安四年,(孙)将洪送到许宫”,可见张洪为孙东奔西走,相当辛苦。出使许都后,由于张洪少有才名,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和其他人都很善良”,曹操对张洪也很有礼貌。《吴书》记载“曹公是司空,想加恩厚,以悦远人,甚至优文赞美,改号加封,辟洪为主,举高第,补侍皇室官员,后以洪为九江太守”。作为一代名人,张洪此时并没有跟随市场,看到不同的想法,相反,张洪始终牢记自己的旅行使命,“朝鲜清朝和知道旧的战略材料,平静三个县,流行,忠于真诚,是王室”,积极宣传孙的积极形象。
与此同时,张红在出使期间也妥善维护了徐都与江东的关系。孙策因中伏不幸去世,曹操想趁机伐吴,张洪劝曹操“乘人之丧,既不是古义,若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此厚之”,@ “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将军,领会稽太守”。张的行动确保了江东的暂时稳定,为孙吴权力的顺利交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谈判能力,也凸显了他对孙氏的深厚感情。据《吴书》记载,虽然张洪在徐都停留了很长时间,但他“爱旧恩,思反命”,最终拒绝了曹操给予的高官厚禄,毅然回到了孙吴身边。
[img]371705' />
二、劝诫的艺术
在正史上,张昭有很多建议孙权的片段。每次孙权兴高采烈,忘乎所以,张昭总是站出来给孙权泼冷水。因此,孙权不可避免地害怕张昭,张昭的意见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接受和采纳。和张昭一样,张洪的传记中也记载了很多张洪劝孙权的片段,但不同的是,张洪的劝诫效果似乎比张昭好得多。每次张洪提出建议,孙权总能接受并采纳。
张洪在本传中对孙权的劝诫有三次。当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时,张红看到“(孙)权率轻骑将突敌”,觉得不合适,便告诫孙权:“夫兵凶器,战士危事也是。如今,他们依靠盛大的精神,突然强奸,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然斩将旗,威震敌场,这是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压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结果,“(孙)权纳红言而止”。第二次是孙权“将复出军队”。张洪提醒孙权停止战争,安民。张洪指出:“自古以来,皇帝就被命令为君主。虽然皇帝的灵魂在上面,文德在下面播下,但他也依靠武术来展示他的成就。然而,它比时动更贵,后来是威耳。今天的指挥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适合隐息师徒,广开播种,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命以行,可不劳而定。最后,孙权“于是遂止不行”。张红第三次建议孙权“宜出都备陵”,“权从之”。
在我看来,张洪的建议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张洪建议孙权多次站在维护孙基础的角度,从孙创业困难的角度善意提醒孙权冷静谨慎。张红熟悉孙氏创业的轨迹。《吴书》记载:“洪破有破董卓,支持汉朝之勋;讨逆平定江外,建大业,纪颂以昭公义。”他的草创表章书记可以隐含孙氏创业的艰辛,让孙权看到这些都感慨:“君(张红)真的知道孤家门阀读书。因此,在这样的同理心下,张洪的劝诫可以引起孙权的共鸣,达到相应的效果。第二,张红的劝诫态度不是激烈的,而是谦虚有理,引用经典,循循善诱。与张昭公开训斥孙权的“辞气壮厉,义形于色”相比,张红的劝诫方式更为可接受。由此可见,张洪更有说服力的艺术。
三、饱读诗书,颇有才华
除了出色的谈判能力和出色的建议技巧外,张洪的文化水平也很出色。吴书记载:“洪进入太学,医生韩宗,北京易,欧阳尚书,外黄从濮阳凯接受韩国诗歌和礼物,左春秋。”可以看出,张洪年轻时涉足广泛,他年轻时的学习经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甚至可以对当时的名人孔荣等人友好。
在艺术上,张洪有着深厚的书法造诣,他的书法作品受到了孔融的好评。@ 张红的文笔也不错,成语“小巫见大巫”与张红颇有渊源。据《吴书》记载,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做过武库赋和应机论。看完之后,张红“对林书深感叹美”。陈琳回答说:“他的仆人在河北,与世隔绝。这种闲暇率低于文章,容易成为英雄。因此,他的仆人接受了这种差异。事实并非如此。今景兴在这里,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了。“擅长文章的陈琳对自己的文笔感到羞愧,这显示了张红文章的美。
作为孙氏立业的重要文臣,张洪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纯洁谦虚。这些人物在孙氏立业的道路上提供了许多无形的力量。陈寿对张洪“文理意正”的评价,这四个字也恰恰凸显了张洪的才华和品格。在笔者看来,大概也是张红温润的性格,让张昭比性格强硬的张昭稍逊耀眼,但张红的才华和贡献丝毫不逊色于张昭。在真实的历史中,小说中的“江东二张”似乎也是一刚一柔,代表着孙吴文臣截然不同,但也相映成趣,相当协调。
就连周瑜也相信这个人的策略?张洪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