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1964年的政变中,掌权11年的赫鲁晓夫被赶下舞台,勃列日涅夫成为继任者。然而,对于这位善良的领导人来说,很少有人对他能够长期执政持乐观态度。更多的人认为这一结果是为了平衡谢列平和苏斯洛夫之间的竞争。
[img]371193[/img]
(图)勃列日涅夫夫,1964政变主谋
勃列日涅夫与谢列平和苏斯洛夫相比,确实没有文化。从团中央崛起的苏联青年才俊谢列平,苏斯洛夫是苏联历史上最优秀的意识形态专家。然而,勃列日涅夫却坐稳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不仅征服了苏斯洛夫,还彻底打压了谢列平一党。事实上,勃列日涅夫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天才。他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也使他成为一名政治老兵。回顾1964年苏联的变化,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在勃列日涅夫的控制之下,三个细节体现了他的老谋深算。
把苏斯洛夫推到前台!
赫鲁晓夫在黑海滨度假,政变集团需要把赫鲁晓夫带回莫斯科。那么谁来通知赫鲁晓夫呢?勃列日涅夫作为政变的策划人,似乎责无旁贷,但他拒绝了,反而把苏斯洛夫推到了前台。苏斯洛夫不是政变的策划者之一,直到勃列日涅夫命令他给赫鲁晓夫打电话,苏斯洛夫才知道政变。最后,苏斯洛夫以讨论“紧急农业问题”为由,将赫鲁晓夫骗回莫斯科。
[img]371194' />
(图)理论家苏斯洛夫
让谢列平去炫瑟吧!
第二个细节体现在随后的秘密会议上。勃列日涅夫在这次为批评赫鲁晓夫而精心策划的会议上几乎一直保持沉默。事实上,这次会议的全部内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但勃列日涅夫却把“主演”的位置留给了谢列平。会议期间,谢列平成为揭露赫鲁晓夫“罪行”的主力军,而波德戈尔内、谢列斯特等人则与谢列平合作。勃列日涅夫更像是这部大戏幕后的导演。
谁来做最后的报告?
当一切尘埃落定后,需要有人做一个总结性的演讲。按照程序,这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就像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披露斯大林犯罪的报告一样。然而,在这样的政变中,无论谁否认赫鲁晓夫的报告,都将不可避免地被载入史册。勃列日涅夫被认为是最好的候选人,但他再次拒绝了这份公开露面的工作。然而,谢列平却自愿去做报告,但在大家看来,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还不适合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 苏斯洛夫,苏共历史上最伟大的理论家,再次被推出,成为报告者。
[img]371195' />
(图)秘密会议主演谢列平
由此可见,勃列日涅夫在政变高潮期间选择了隐晦,他几乎拒绝了所有的露面行动。谢米恰斯内曾在回忆录中嘲笑勃列日涅夫的做法,“勃列日涅夫太胆小了”。然而,谢米恰斯内看不起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之拒绝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是为了自我保护。尽管政变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但他们的对手毕竟是赫鲁晓夫,在尘埃落定之前,赫鲁晓夫随时都有翻身的可能。因此,尽可能低调,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勃列日涅夫作为政变的总导演,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体现了自己的作用。当赫鲁晓夫在主席团会议上完全认输时,他告诉委员们,他希望在随后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一些要求”,勃列日涅夫坚定地说:“我做不到!这几乎是勃列日涅夫在这次会议上唯一一次发声。“勃列日涅夫导演”的声音非常重要。一旦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上提出的问题引起讨论,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赫鲁晓夫不可能像1957年那样再次逆转。显然,勃列日涅夫终于履行了作为导演的责任,这句话“
CUT"喊得很到位!
[img]371196' />
(图)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把苏斯洛夫推到前台,让苏斯洛夫做报告,让很多人把苏斯洛夫当成政变主谋;谢列平在秘密会议上的高调让人们记住了他在政变中的“杰出贡献”,但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野心和忘恩负义。勃列日涅夫,一个真正的主谋,在后人的评论中被认为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只是“黄袍加身”,被推上了最高领导人的宝座。然而,如果勃列日涅夫真的什么都没做,他为什么要登上沙皇宝座呢?在形势不明朗的时候选择隐晦,这是政治家应有的聪明手段!
勃列日涅夫真的什么都不做吗? 他是怎么登上沙皇宝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