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郑和明朝七次下西洋,赚了多少钱?带回多少宝藏?

在过去的30年里,郑和在三十多个国家的海外贸易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郑和收回的宝藏的概念是什么?

先看一个收入账。明王世贞(1526-1590)《燕山堂别集》载道:“其次,官监郑和以永乐四年带师2.7万人驾驶海船斋,给西洋送礼。鸡毛蒜皮、暹罗等30多个国家随意入朝,他们的奉献和互助城市采取了巨大的未知宝藏。”

[img]371101[/img]

明梁庄王出土文物

“巨万”有很多意思。古代文人喜欢用形容词,不习惯用数量词。记录也是如此,涉及人类生命的记录也是如此。张献忠在四川杀人。《明史》记载“杀男女六万很奇怪。”“六万”就是“六亿”,全国人不多。没办法,古代文风问题。

再看一次支出账。明燕简化了《异域周咨录》:“(刘)大夏在旁边说:三保(郑和)下西洋花了几十万美元,军民死了一万美元。即使你得到了奇宝,为什么对国家有益?”

“几十万”,支出明显太小。刘大夏时任司机,无法掌握郑和取宝的总体情况。他说的“几十万”只是下洋官兵的粮食准备费,应该是相当准确的。

[img]371102' />

王士性(1547-1598)《广志义》的记载更具体:“国初,府库满,三宝郑太监下西洋,700多万银,十年费用,还有100多万。”

“赏来”和“白送”是两个不同的概论。白送就是去不回,赏来就是赏来贸易。这是一种礼仪交流。对方赠送的钱一般等于或少。预算700多万,余额100多万。赏来总额为600万两银,可视为郑和西方宝藏的价值,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img]371103' />

梁庄王出土的金盂出土文物

郑和西洋取宝的另一种方式是双方直接相互交流。这种相互交易在交易中遵循等价交换。当它回到大明时,它升值了好几倍,其中苏木达到了50倍。如果郑和西洋取宝活动中,相互交易的贸易量大致相同,那么西洋宝藏的总价值应该超过1000万两银。不幸的是,这个数额无法统计。我们只能向王世珍的前辈学习,用“巨万”这个词来形容。

价值“巨万”的西方宝藏最终去了哪里?这个问题很复杂,算法不同,自然得出不同的结论。

[img]371104' />

云锦

反对郑和下西洋的代表是“二夏”:刘大夏认为宝藏比国家多是无用的,夏原吉认为宝藏奢侈对国家是有害的。就“金融专业”而言,夏原吉是一个家庭书记,属于专家;刘大夏是一个士兵,属于一个外行。一般来说,夏原吉应该是正确的。事实上,刘大夏是对的。

正确的原因是西方宝物进入了“内库”,而不是“国库”。这里是许多后人怀疑郑和下西洋的文人的依据。

[img]371105[/img]

定陵出土 西洋 珠宝

明朝内库和国库有什么区别?看看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故事。

朱厚照通常被认为是荒谬的。事实上,皇帝非常个性化,最大的缺点是奢侈的生活。皇帝有世界,但世界上的钱不是他的。国家的公务费用来自国库,由家庭部门管理;皇帝的生活费用只来自内部数据库,由太监管理。正德皇帝是一个伟大的“砍手”,他成为了一个缺钱的皇帝,所以他在买衣服时找不到钱。

[img]371106' />

梁庄王出土文物金梵文种子字

正德元年(1506)9月,皇帝要买龙衣,太监崔高头大——内库没钱。崔高硬着头皮去找户部韩文,要求增加“预算”。韩文拒绝了:这件事不是我管的。

太监崔高白跑了一趟,正德皇帝请内阁协调。结果三个内阁大臣说:皇帝在国库买衣服报销,不符合制度。最后正德皇帝同意把剩下的盐(相当于证券)拿出来,让太监跑到市场上实现。至于现金,还是不能给。

[img]371107' />

定陵出土 西洋 珠宝

在遭受了“制度”的损失后,正德皇帝不得不开店做生意。这家商店被称为“宝源”和“吉庆”。一年后,你可以赚8万多两银子。所有这些银子都进入了皇帝的内库。皇帝想花什么就花什么。家庭部门无法控制,皇帝也不必要求家庭部门。

郑和下西洋挣来的宝物也进了内库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永乐时期不是正德时期,西方宝物也不属于永乐个人。

[img]371108' />

金锭出土于梁庄王墓

永乐帝国花了很多钱,但它不像朱厚照那样挥霍。《异域周咨录》记载:有一次,永乐帝让尚书剑义写圣旨,剑义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永乐帝说:这张纸很少见。请在旁边加一个字!

更重要的是,明初和明中后期的国库体系完全不同。只有内库,没有所谓的“国库”,内库就是国库。内库分为十个库:

储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室内管理;

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工部管理;

储布匹、颜料、户部管理等甲字库;

乙字库、储胖袄、战鞋、军士毛帽、兵部管理;

储棉花、丝绸、家庭管理的丙字库;

储铜铁、兽皮、苏木、户部管理丁字库;

戊字库、储甲仗、工部管理;

赃罚库、官物储存、户部管理;

广汇库、储钱钞、户部管理;

广盈库,贮丝、纱罗、丝锦、丝绸,工部管理。

[img]371109[/img]

定陵出土 西洋 珠宝

@ 还有储存各衙门管钥、储存钱币的天财库、储存粳稻、熟米及供应库等。

永乐时期的内部图书馆(内部运输图书馆)是一个主要负责国家公共事务,辅以皇室收支的机构。直到正统的第一年(1436),内部运输图书馆才从家庭管理改为太监管理。除了北京武将的工资外,其余的资金作为皇帝的皇家财产。皇室费用,皇帝给人们奖金,都来自这里。

郑和下西洋带回宝宝的目的地应与永乐时期运输仓库的功能一致:相当一部分西方物品出售后用于国家公共事务;珍稀鸟类和动物自然丰富了皇家花园,珍稀宝藏大多成为皇家。明定陵出土的一些器皿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宝藏。在湖北梁庄墓中,郑和带回的西方宝藏被确凿地发现了。

朱瞻仪(1411-1441),永乐皇帝的孙子,永乐22年(1424)被授予梁王称号,宣德4年(1429)正统6年(1441)死于藩安陆州(今湖北钟祥)。

梁庄王墓出土文物5300多件,金16公斤,银13公斤,玉14公斤,各种镶嵌宝石700多件,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产地不在中国。墓中的一个金锭铭文说:“永乐7年4月
在日西洋等地买,80%的金锭是从西洋带回来的。据说这件金一及相关珠宝是郑和使团副使王景宏进来的,但永乐帝或洪熙帝更有可能奖励它。

历经千难万险,郑和远涉重洋,取回的西方宝藏埋在地下。刘大夏说,郑和下西洋“纵得奇宝而回,何益于国家”,不禁引起持续共鸣。

然而,在整个封建专制时代,除了开国皇帝和末代皇帝,还有多少皇帝成为平民?
夏原吉也是“反对派”,他的观点和态度比刘大夏更客观、更理性:他每年“劝阻奢侈”100件,包括下西洋,甚至宫廷费用和藩王费用。

对郑和来说,赚得奇宝而回,就是不辱使命。


郑和明朝七次下西洋,赚了多少钱?带回多少宝藏?郑和明朝七次下西洋,赚了多少钱?带回多少宝藏?

,,,,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