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元末在长江以南几股抗元势力(也算割据势力)中,建立汉国的陈友谅势力最强。据史书记载,陈友谅在登基称帝前杀死了头号将军赵普胜。后世有人说赵普胜被杀,陈友谅自毁长城,手下无人,在与朱元璋的对抗中以失败告终。真的是这样吗?赵普胜的能力真的那么强吗?而陈友谅到底有没有杀赵普胜,这还是个谜。
[img]371062' />
据《明史》记载,元末朱元璋势力攻占太平府(今安徽马鞍山)后,控制的势力范围与陈友谅为邻。因此,两股势力产生了矛盾和摩擦。陈友谅发兵攻占池州后,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赵普胜是陈友谅部著名的将军,被称为“双刀赵”。他驻扎在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和太平等地,抵御朱元璋的西进路线。朱元璋为此忧心忡忡,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离开赵普胜。赵普生没有注意到,看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说出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对陈友谅很好,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了。陈友谅怀疑赵普胜会背叛自己。
[img]371063' />
陈友谅忌讳赵普胜战功赫赫,还有传言说赵普胜要投降朱元璋。公元1359年,陈友谅以会师的名义邀请赵普胜到安庆。赵普胜毫无疑问有他。他如期赴约。陈友谅闻了闻,烧羊迎接他。于雁水一登舟见陈友谅,陈友谅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赵普胜。赵普胜死后,陈友谅掌权,后来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赵普胜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陈友谅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随便杀了他?此外,陈友谅当时比朱元璋更强大。有必要投靠朱元璋吗?
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赵普胜根本没有被陈友谅杀害,而且一直跟着陈友谅。直到陈友谅在鄱阳湖战役中被箭射死,赵普胜才逃到湖北阳新四面环山的地方。为了避免朱元璋的追杀,赵普胜改姓袁,并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早些时候,有几个杂姓居住在那个地方,赵普胜到了那个地方后,慢慢地赶走了所有其他姓氏的人。现在那个地方已经繁殖成近2000人的村庄,全村人都姓袁。村里很多地方还叫原名,比如张家塘、乐家坡。这个村子叫袁广村,村里最悠久的村谱记录也是从赵普胜那时开始的。村里的老人都知道自己姓赵,祖先是赵普胜。老人们可以讲“双刀赵”的故事。
[img]371064' />
事实上,赵普胜逃到袁广村隐姓埋名并非没有根据。有人说,赵普胜隐居的地方离天空政权徐寿辉起义的发源地齐州只有一条河。天空政权开始时的首都习水毗邻齐州。作为天完政权的追随者,赵普胜被称为天完政权的四大金刚之一,那里有他辉煌的过去,是一个值得他铭记的地方。但如果赵普胜真的没有死,而是隐居在袁广村,那么赵普胜会有什么感觉呢?名利都是过眼云烟,心中最美的只是浮云。
陈友谅中了朱元璋的离间计?他杀了赵普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