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高谷,字世用,江苏兴化人。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程部尚书,落后少保东阁任大学士。66岁时晋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高谷为官廉洁,办事公道,主持正义,然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英宗皇帝对他评价很好。回国后,依然住着简单的房子,死于1460年,享年70岁。历官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元老,由中书舍人升为内阁大学士,因此被誉为“五朝元老”。有传《明史》。
[img]371036[/img]
人物简介
高谷,又称高谷,先生生活在河南省怀庆市,是世界上的儒家思想家。随宋高宗南渡,迁居扬州。扬州陷入东台,元末迁往苏州。世界还在东台定居。高谷从小就很聪明。他沉迷于家庭训练和阅读。他有很强的资格,举止端庄。10岁入县,成乡生,永乐三年(1405年)15岁中举,永乐十三年登进士,年方25岁。选择吉祥的学者,教书舍人。
人物生平
仕途履历
从此,宦海起伏了40多年。仁宗洪熙即位(1425年),改为太子宫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由大学士杨士奇推荐,正统元年(1436年)充当翰林侍读,成经宴,为皇帝讲读经学。三年修《宣庙实录》,升侍读学士。毁工部右侍郎兼前职十年,入阁参加机务。景泰初年(1450年)是工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掌阁务。第二年,少保、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享受双薪,代皇帝祭祀三陵。与陈循总裁编修《环宇通志》七年,晋金身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img]371037[/img]
清廉正直
高谷入阁,廉洁正直,坚持公正,不避权,遇事无偏私。景泰五年(1454年)给林聪因违反重臣而被判刑廷讯,欲论重辟。高谷从南直隶视察灾情回都,闻讯尽力营救,独陈其冤,使林聪得赦并官复原。顺天乡试了七年,大学士陈循因儿子中试不及格,攻击考官刘燕、黄诫等人阅卷不公。高谷被命复读,力言刘、黄无私,勇敢地说:“贵族与寒士争进,已不能再,不安义命,因此构成考官”
高谷以推荐贤者任能、提掖后进为任务,先后两次主顺天乡试,均称得上人。曾经以此为主张,内外各司应唯贤都是用的,还说经宴日说,关系圣德,推荐大理卿陈查、学士吕原、中允杨鼎、左都御史王文、大理卿萧维真、司业王迅等人入选。后来王文入阁,余都鼎侍经宴。还推荐翰林修编商露、彭石入阁、掌阁。
高谷鄙浮华,乐俭素。为中书时,尝奉旨到海印寺抄佛经,遇雨时褪靴卷裤,提袍赤脚归,令同事们大吃一惊。当官员为学士服务时,每次他去公宴时,他总是把布头剪成新的图案,装饰在破锦袍上,以至于有人嘲笑“高学士锦上添花”,高谷不同意。位于台阁,也只是“贫瘠的荒地”。明、清方志都载,高谷“元老府”“邱心特”,并非夸张,其故居至今仍在,低檐小室,无异民居。
学问渊博
高谷学识渊博,淹贯经史,工诗善书。其书法文弱秀润,王世贞的《艺园志言》称其书“秀俊可爱”。兴化博物馆今天收藏了其行书横披一轴。除《育斋文集》10卷入《明史·艺文志》外,其他作品大部分都丢失了。后来,李福从他的婚姻亚郭羽、门生陆歧处收集了20多卷,其中《诗集》17卷,《归田》3卷,《拾遗》1卷。付梓行世于明弘治年间。近年来,他的后裔搜索了50多篇丢失的诗歌,如隋堤二绝、《盐城观海》、《咏昭阳十景》等。
[img]371038[/img]
名震朝野
高谷历经明代五朝,做事公正,名震朝野。然而,他的正统和景泰是历史上多事之秋,在此期间发生了几次重大历史变化。
土木之变
蒙古瓦拉部正统十四年(1449年)犯境,英宗朱祁镇轻信宦官王振,率领50万大军御架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战役中,全军崩溃,王震被杀,皇帝朱祁镇被瓦拉俘虏。历史上称之为“土木之变”。消息传来,朝野震惊,高谷支持兵部尚书于谦抗击外故,同时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继大统,是代宗,年号景泰。第二年,瓦拉部酋长多次表示修复,愿意赎放英宗,因为谦击退了瓦拉的侵略,加上蒙古瓦拉部内部矛盾的加剧。这使代宗朱祁钰非常尴尬。由于代宗态度不明朗,朝廷久议不决,八月诏议。此时此刻,高谷十分清醒,他坚定地主张遣使迎驾,并建议中书赵荣担任此任。
身陷泥淖
几乎,英宗赎回,将到京。代宗不愿张扬,有礼很薄,群臣不敢善议,但高谷直言不讳,力主“礼从厚”。当时有一千户叫龚遂荣,出于忠诚,投书高谷,还主张厚礼迎架。高谷遂把这封信传遍朝臣,并教训他们说:一介武夫尚知此理,情公卿乎?事传代宗,代宗非常愤怒,追查此事。高谷挺身而出,出示书信,力陈自己的主张,举唐肃宗迎皇的故事,请代宗效行。皇帝不纳,也不深罪高谷,抓龚遂荣,少数也释。英宗归銮,被视为“太上皇”,置于深宫。代宗非常爱栈,在景泰两年(1451年)迫不及待地上演了地场“易储”闹剧,废弃了已立的英宗儿子,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同时,高谷被封为“太子太博”,使高谷陷入泥潭。
[img]371039' />
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来,代宗朱祁钰病重,无法视事。在石亨、曹吉祥等文武大臣的支持下,策划已久的英宗朱祁镇突然夺宫升殿,废墟景泰,改元天顺。这就是“夺门之变”。
英宗复辟后,景泰内阁大臣逐一清算。陈循、王文等大学士,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就连抗敌功过的于谦,在咏了一遍《石灰》之后,也被杀在刑场上。时高谷已经超过花甲了。早在景泰时期,由于内阁王文的挤兑,他就已经退休了。他也是景泰的重要大臣。虽然英宗没有罪过自己,但他不敢再恋爱了。于是上书英宗,乞归林。读书时,英宗叹了口气:“谷,老人。又对左右大臣说,高谷在内阁主张迎架礼仪从厚等事不审正直,过去又做过我的经师。于是恩准致仕,并赠金丝攻衣,安排驿舟,寻又赐圣旨。这个“奖谕”非常耐人寻味。文章前半部分说了一个高谷,“智文学,执经事我”、像“怀旧之私切切于我意”这样的友谊话语。后半段话锋一转,云:“清之归也,日与亲戚故旧徜徉邱园,展契宽之深,道朝廷盛事。清风高贵,足以励廉而革贪;盛德雅望,足以敦化而善俗,那么清也永远是最后的名声。软言蜜语中隐含着威胁。事实上,在警告高谷归里后要小心言行,否则,就不能说“永恒的终誉”。
[img]371040' />
隐居故里
高谷归来后,隐居故里,绝不谈景泰、天顺间的朝廷变故。天顺四年(1460年)卒于东台,终年70岁,与高峰夫人郭妙宁合葬于江苏省东台市开发区双新村九组。墓地宏伟,有神道碑,石人石马。李贤大学士写墓志,巡抚郑晓写作略。成化初期,尚书姚奎说:“高谷进退有道,始终不渝,宜加赐救”,朝廷把高谷作为太保,死后文义,祭祀乡贤祠。
故居位于城中县衙以南,隔县桥面西侧。门楼挂着牌匾,额头说:“忠于主知”。府前跨街修建“益恭坊”,与易中四牌楼相对。易中四牌楼还悬挂着“五朝老人”牌匾,作为怀念和赞美。
明朝内阁首辅——[五朝元老]高谷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