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和孙可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正义来看,前者是对英雄的坚定斗争,后者最终投降出卖南明;从正义和道德来看,两者没有可比性,一些网民可能会非常不满意。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完全以正义和正直来评价一个人。而且,在南明的历史时期,很多人物都很复杂,至少没有人能否认。孙可望在早期阶段为抗清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来PK的是双方的能力。
[img]370742' />
李定国
一、战略眼光、战争指挥和战绩
战争是南明历史的主导地位。说到这段历史,离不开战争。那么PK一定要谈军事能力-战略眼光、指挥能力和战绩。显然,孙可望不如李定国,差距相当大。我在另一篇帖子《李定国PK郑成功》中谈到了李定国的战绩、能力和战略眼光。在这里,我们来谈谈孙可望的战略愿景。李定国收复广西大部分后,继续扩大成果,稳定广西局势,准备东进广东,开辟与东南沿海抗清力量的联系渠道。孙可望得知,满清敬金王尼堪率领的八旗精锐军即将进入湖南,尽管他的主力军即将到达湖南,但孙可望竟然下令调李定国部由桂入湘迎击尼堪部精锐八旗兵(或许孙自知自己的军事能力远不如李定国)。这不得不说是孙可望战略部署愿景差,广西有很多孔德部没有被歼灭,只是逃到广东快乐,如果李定国没有留下足够的力量,这些人会随时反击,但李定国不能留下足够的力量,他接到的命令是北对付尼堪八旗精英,不得不带走大部分力量,事实上,孙可望可以拖尼堪八旗兵,在李定国完全平定广西(占领一些靠近广州的关键城市)后,他留下了足够的力量来防守,并与北方部队和孙可望部队一起对付尼堪。
说到战争指挥能力,李定国指挥击败尼堪率领士气高昂的南下八旗兵,杀死尼堪。尼堪死后,八旗兵士气低落。后来,虽然他们与湖南当地的清军联手,但孙可望部的军事实力比李定国部强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望仍然输给了清军,尽管清军也惨败,损失巨大,无法追赶孙可望部。纵观孙可望指挥的几场战斗,基本上很少有胜利。后来,在强迫李定国后,他不得不邀请刘文秀来指挥清朝的战斗。可以看出,李定国在军事上远远强于孙可望。
[img]370743[/img]
二、内政管理
显然,孙可能远远超过了李定国。大西军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大将领的带领下向西撤离,进入云南后建立了根据地。孙可望在云南的管理和建设显然非常突出,如通过政治正义赢得云南上层;在经济上,过去对绅士和土司的追回制度已成为积极鼓励生产的税收政策,鼓励盐业等商业发展;军事纪律整顿,积极训练,严格的军事纪律受到云南各民族的欢迎和欢迎,甚至一些敌意的绅士也开始欢迎。总之,如果不是孙可望在云南的发展建设,得到云南各族各阶层的人心(后来孙可望接管了南明政权,出兵抗清前线,就证明了云南各族人民积极参军)。南明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从而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甚至一度扭转了明清战线的局面。
相比之下,李定国就差远了。孙可望投降满清后,李定国接管了南明内政管理大权,后来的一系列事件表明,李定国的内政管理很有问题。虽然当时南明和清朝前线的对抗迅速崩溃,但原因有很多。为了分化,清廷毫不犹豫地奖励了不到100人投降的孙可望,并将其命名为国王,这对南明孙可望将领的投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孙可望带来了大量的情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孙可望的积极联系使其临阵倒戈投降清方,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孙可望内斗导致前线不稳定和混乱,南明在逆转南明局势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毫无疑问,李定国内政管理能力差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显然,孙可望在内政管理方面远强于李定国。
[img]370744' />
三、全局观和自私
从抗清全局观和个人自私的角度来看,李定国显然比孙的预期要好得多。每个人都有自私。区别在于自私的欲望,以及他们是否能首先考虑整体情况。如果他们能把自私放在整体情况之后,那就没问题了。虽然李定国也有自私,但显然一切都优先考虑整体情况。例如,当他知道孙可能想要杀死自己时,他采取了避免继续开拓抗清局面~东进广东战略等措施。
相比之下,孙可望私心凌驾于抗清全局。虽然孙可望基本上掌握了南明政权,基本上把永久历变成了一种装饰;然而,当清明对抗形势不稳定时,孙可望想到成为皇帝。孙可望是利令智昏。我没想到这会对抗清局势产生太大的不良影响。即使你想成为皇帝,你也必须打败清廷,赶走清廷,想办法成为清廷。孙可望离曹操很远。因此,孙可望为了成为皇帝而沉迷于南明的内耗,给了清廷一个机会,使明清对抗前线的局面突然向清方一边倒。此外,孙可望失败后,李定国、永历等人并未追究其罪行。他们需要统一的抗击,并积极认识和希望他们能回来;虽然他们不敢回来,但当时各方都有这么多势力。每个人都可以像郑一样成功,甚至可以拉一批自己的亲戚来建立另一个抗击据点。然而,孙可望认为,李定国不仅不能成为皇帝,而且失去了摄政大臣的地位。他必须依靠清廷来报复李定国,此时,孙可望已将个人私仇凌驾于当时背景下的民族大义之上。
可以看出,李定国显然比孙可望有大局观,可以先服从大局;孙可望的自私和心胸狭窄,毫不犹豫地为了自己的自私和报复而破坏了大局。
如果李定国不和孙子吵架,南明会更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