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想,后金最终以数万名八旗兵击败了他的大明。虽然后金骑兵很好,但多尔根指挥官只有7万名八旗士兵进入海关,蒙古士兵有2.4万名。这么少的力量,你敢打大明吗?哈哈,但别忘了还有2.6万名最了解大明细节的叛军将军。这里要说的是这样一个背叛大明但为清朝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这是清初第一位汉人丞相鲍承先。
鲍承先来自山西省应县。他出生在一个将军身上,有一点策略。他被认为是一个将军,但他非常害怕死亡。据昭莲《小亭杂录》记载,鲍承先“每次战斗,如果你不逃避,你就会下降,没有原则”。
1621年,鲍承先开始跟随总兵何世贤守卫沈阳和辽阳。面对努尔哈赤的进攻,他多次不战而退,导致前锋无助失败,军队遭受重大损失。就连总兵何世贤也死了。(总兵死了,自己跑了)
沈阳和辽阳失守后,鲍承先逃到广宁。后来,当鲍承先随总兵刘渠奉命前往西平堡时,他遭遇了后金军的伏击。刚刚相遇,孙得功和将军鲍承先等领导逃跑,其余将军刘渠独自死在沙岭战争中。(士兵死了,自己逃跑了)
清军进入广宁城,藏了几天的鲍承先投降了努尔哈赤。
[img]370384' />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后金极其忠诚,尤其是努尔哈赤死后,他对后金的忠诚有时会让皇太极感动和愤怒。
有一次,皇太极问大臣如何评估他们的政绩。鲍承先写道:“当他检查自己的建议时,要么是真诚的为国家服务,要么是巧言塞责,以为要留下来。”看到《清史稿·鲍承先传》这句话,一个降将与敌国讨论如何爱国,如何做事,真的很搞笑。
还有一件事,1633年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害后,他的干部孔有德、耿仲明率领登州水军投降皇太极。皇太极狂喜,皇太极以最高标准恩宠孔有德及其部众。皇太极的善待是有道理的。想想明朝辽东水军的精锐,威胁着他们的枕头,可以为他们使用。然而,鲍承先非常担心这些人会威胁到皇太极的权威,并毫不犹豫地引用经典,强烈地说,皇太极应该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后来皇太极反过来开导鲍承先。
[img]370385[/img]
最重要的成就——反间计陷害袁崇焕
1629年,皇太极绕过袁崇焕守卫的长城防线,突袭大明首都。鲍承先一路没闲着。他为皇太极提出了建议,招募了许多明朝将军,减轻了后金进攻的压力。他还招募了大明的牧马太监,获得了明朝非常罕见的战备资源——战马。
皇太极曾在德胜门外击败明军,兵临城下。此时,明辽东经略袁崇焕率军2万关宁铁骑长途奔赴首都,成为阻挡后金骑兵的最大威胁。
大清兵驻南海子,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口称“我是万岁爷养马的官儿”。
两军相持时,清兵刚刚抓住了两个宫中养马的太监。鲍承首先与高鸿忠讨论了一个计划,故意伪造与袁崇焕和后金接触的情节,让这些太监偷偷听到,然后让他们逃跑。当时,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杀害皮岛总兵毛文龙不满。他听了太监的报告,立即将袁崇焕下狱后杀害。这对后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img]370386[/img]
可以说,鲍承先在后金对明的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皇太极的重要官员。清朝入关后,鲍承先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清初第一位汉人丞相鲍承先 本来是明朝重臣,早早投降 明朝灭亡他可谓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