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于天聪三年前开始设立文馆,翻译汉文书籍,记政事,实际上是汗权制度的决策参议机构。
这是大汗办公室,肩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
[img]370380' />
此时,皇太极只是后金名义上的共主和最高领导人,政府必须与戴山、阿敏和鲁古尔泰达成协议才能正式发布。这是努尔哈赤死前实施的八和硕贝勒共同治理的政治制度的延续。由于努尔哈赤死后的汗水争端,最初的八王共同治理改为四大贝勒共同治理。
雄才大略也工于心计的皇太极,自然不愿意继续这四大共存的局面。@ 在精心培育以多尔根为首的年轻贝勒群体崛起的同时,他迅速打着谈经论史的旗号,成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文馆,为自己的独特性提供建议。
英勇善战的阿敏和鲁古尔泰被判阴谋自力更生、谋上之罪,并被圈禁。为国家服务的代善也多次受到皇太极的威胁和谴责。最后,他们严厉警告他们的姐妹鲁古济被处死。
无情的革命造就了皇太极在天聪六年元月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坐、共理政治的旧制度,实现了南坐、汗王的独尊。文馆儒臣无疑提出了很多建议。
来自明朝的儒家大臣自然想到了如何扩大皇太极的帝王事业,所以他们建议模仿明朝制度,设立三个医院和六个医院,终止亲王贝勒主管部门的事务,并将军事和民政权力集中在皇太极手中。多尔根将帮助皇太极改革政府机构实施八个政府制度,然后管辖六个政府制度。他也有执行权,真正的决定权仍然由皇太极主导。
与此同时,皇太极建立了都察院和理藩院,进一步集中了汗权,加强了专制统治。
[img]370381' />
六年十一月,皇太极问鲍承先等文馆大臣,如何考察各部职官启心郎的政绩,作为升降的标准。
鲍承先和宁完我、范文程疏言:“当察其建言,或实心为国,或巧言塞责,以为要留下来。"(《清史稿·鲍承先传》)降臣履新,却讲究了什么是实心为国,敷衍塞责。一开始,鲍承先在熊廷璧的指挥下,除了每次战阵,不逃则降,没有原则。如果熊廷璧当时因此责令鲍承先退伍,遣返原籍,鲍氏也不能参与“设间朱袁崇焕”(昭莲《啸亭杂录》卷1)、帮助皇太极攻明。
往事如烟,崇焕已去,而鲍氏则在敌国竭尽全力,忠诚到连皇太极一度也有些生气。
天聪七年五月,原明皮岛总兵毛文龙手下的干将孔有德、耿仲明跳出明军,前来归降。他们的船停留在镇江。
孔有德在登州发动了吴桥兵。那些跟随孔有德的登州士兵被称为登州水军,这给追逐和压制的明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孔有德带来了这支勇敢而善于战斗的军队。
鲍承首先想象力丰富,迅速疏远: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迅速建立水军来攻击明朝,否则,明朝用水军来抵抗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攻击他们。
毛文龙被誉为“海上长城”。袁崇焕连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也是毛的有功牵制。然而,袁崇焕因其超强的能力、不听话、要求过高的工资而被禁止。他擅长军事成就和脾气。他背着崇祯和朝廷捏造了12起斩罪,杀死了这位战功卓著、影响巨大的军阀。
[img]370382' />
孔有德、耿仲明率部下降,将毛文龙留下的明朝辽东精锐带到了皇太极。
皇太极狂喜,带领贝勒大臣迎接十里,行女真人最隆重的拥抱仪式,封孔有德为首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命统率老部,各成一军,一个是天佑军,一个是天助军。
太祖年命,太宗改元天聪,两降将军被命名为天佑和天助,就像天子之师一样。而且,不仅王太极盛情款待孔有德和耿仲明,诸贝勒也一次又一次地邀请宴会,视为客人。
鲍承从未有过这样的顶级待遇。他患有红眼病,于天命九年正月疏皇太极:私下里,我看到都元帅孔有德和总兵官耿仲明向他们的老部下请求命,汗流浃背,允许他们自己决定。如果你汗流浃背,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就要注意自己的名字和礼仪:“我听说皇帝开国承家,第一个重名器,滥用土匪幸进,英雄气馁,国家迷茫,所以就像过去的唐明皇和明天的启崇祯一样。臣见都元帅孔有德,总兵官耿仲明为其属员请智,我皇帝圣明,命令随便给。夫上下分,自有定礼。今待诸侯之爵,隆宠极了。但都元帅不懂国体,不懂书史,要请无已,甚至失人臣礼。我皇帝圣德优容,原本不深。然臣观古者齐桓公之臣管仲在天子、方授上卿、况都元帅之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爵也不是桓公可比的元帅之功。凡是国家,有大臣,有陪臣,自古以来,都有一定的规定。如果任情滥赠书,就是盗名器。名器一紊,贤者退,小人进。(《清太宗实录》卷22)
鲍承先引用经典,劝阻皇太极以最高标准宠爱孔有德及其部众,毫不犹豫地将唐明皇抬出乱国,明天启崇祯,希望喜欢读史的皇太极引以为戒。
以齐桓公和管仲为比喻,他潜在劝诫皇太极不要学虚有其表的周天子,让孔有德有机地成为齐霸王。
[img]370383' />
鲍承先大胆奏言,有做帝王师的心,要给皇太极定百世之规,但是,皇太极的帝王心术,并不是鲍承先能理解的。
@ 皇太极抱怨鲍氏,非常不同意,直接说,你说的不是辽东汉人一个接一个地逃跑,而是孔有德和其他人带领大家航行,他们的贡献不小。任命一个圣人来说。我真诚地对待我的下属,以前有一个旨意,我怎么能随意改变呢?
皇太极的话一转:你鲍承一开始有什么功劳?他只是在战斗中被抓住了。我不是也让你列出所有的英雄,得到朝廷的恩赐吗?
皇太极遇孔有德,有自己的想法,但心腹还是心腹。骂了一顿之后,她委婉地开导鲍承先:我不怪你,我知道你是真诚的建议,但我希望你不要担心前来归顺的将军被重用是否有功劳。
鲍承先不傻,自然洞察到了皇太极的别有用心。半年后,多尔根与察哈尔作战,得到了元朝流落到漠北的传国玉玺,上面写着“制高之宝”二字。这是天子的印记。鲍承率先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盒子,并立即召集文馆儒臣集思广益——他们应该尽最大努力赞美皇太极顺天意、合人心、受人尊敬、定国政,可以称之为皇帝。
为什么明朝降将敢强攻皇太极?皇太极好言相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