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祖先是拔拔氏(拓跋氏分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名为汉姓,后改为长孙氏。
长孙俭年轻时行为端正,道德高尚,身材高大魁梧,表情严肃。即使在室内,他也整天保持尊重和庄严的态度。他天生谨慎,不随意与人交朋友。只要他不是一个和自己有共同抱负的人,即使王子和贵族来拜访他,他也不会见面。孝昌年间,他从家中被开始担任分散骑士和侍郎的职务,并跟随尔朱天光占领陇西。
何被杀,玉文泰亲自前往平凉。长孙俭参与了所有与制定和规划国家事务有关的事情。当时,西夏州还没有属于朝廷。东魏派遣(任命)徐和为刺史。长孙俭用诚信和正义招募他,徐和率领部门顺从朝廷。朝廷要求长孙健担任西夏州的刺史,统一管理三夏州的事务。
治理荆州
大统六年(540年),荆州、襄阳刚刚属于西魏,宇文泰表彰了长孙俭的功劳,称赞了他,认为应该把东南重任交给他。授予他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的官职。长孙俭部属郑县县令泉灿被老百姓告知,经调查审问,证实泉灿确实有罪。长孙俭召集所有官僚部属对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刺史教导中不够清楚,这是我的错,不是春天的错。所以就在大厅前,肉赞谢罪,来惩罚自己,放过泉灿,不去追究他的罪责。因此,他管辖的地区是合法的,没有人违反法律和纪律。魏文帝亲下诏书慰问他。荆州蛮夷之地,那里的旧习俗,年轻一代不尊重长辈。长孙俭反复劝说开导,民俗大大改变。人民致力于农桑,闲暇时还练武,边境太平无事,人民安居乐业。当地官员和人民上表朝廷要求为长孙俭建造清德楼,并立碑赞美功德。经过朝廷的讨论,他们同意了这个请求。在荆州工作七年。
[img]370339' />
大统九年(543年),授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长孙健曾在太祖面前与王公大臣们坐下来交谈。当他退休时,宇文泰对周围的人说:“(长孙健)这个人很有趣,很安静,很优雅。每次我和他说话,我都很尊重他,担心我的错误。”
大统十二年(546年),宇文泰召回任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并将他的名字改为节俭,字清明。
功勋卓着
加开府,大统十三年(547年)。
除了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大统十四年(548年)进入了古骑将军。
大统十五年(549年),长孙俭再次被任命为东南道行台仆射杀,都督十五州军事、荆州刺史。11月,他率兵与开府杨忠打败梁柳仲礼,征服随县,包围刘仲礼长史马秀。
大统十六年(550年)春正月,刘仲礼率军援安陆。杨忠和长孙俭与他们作战。刘仲礼被俘,马秀在安陆投降。长孙健增加了都督东南道36州的军事。
大统十八年(551年),萧诠在江陵继承帝位,对外表现诚实,与邻国和睦,内心不轨。长孙俭秘密报道宇文泰,陈述攻击策略。于是朝廷征召长孙俭入朝。宇文泰详细询问了他的计划和计划,并平静地回答。听了之后,宇文泰非常同意他的观点,所以他对长孙健说:“正如你所说,我夺取江汉为时已晚。于是命长孙俭回荆州秘密准备。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与燕国公于金等出兵江陵,攻下江陵后,由长孙俭守卫,长孙俭是最早的出谋划策者,因此赏赐他奴隶300人。
恭帝二年(555年),进入爵昌宁郡公,授大将军。
恭帝三年(556年),移镇荆州,授总管荆襄等五十二州军事,行荆州刺史,增邑万户。
557年北周成立后,楚国公赵贵等人于2月谋杀权臣宇文护,长孙俭长子孙僧衍参与事件。事件曝光后,长孙俭被判处死刑,宇文护以功臣免罪授予小冢宰。
去世
保定两年(562年)任浦州(治重庆万州)刺史,检校六防军事,四年(564年)任襄州(湖北襄阳)刺史,依然授予柱国将军。天和元年(566年)调任陕州刺史、都督八州二十防军事,解决荆州总管。
长孙健曾经在北京演奏过相关事宜。当时天下大雪,于是他站在雪地里等待回复。从早到晚,他从来没有沮丧过。他对公共事务勤奋认真,类似于这样的情况。
天河三年(568年),长孙俭疾病返回首都担任夏州总管。辛亥(公历12月19日)于冬十一月二十五日死于首都府第,年七十八。
死后遗文上写着宇文勇,要求埋在宇文泰陵墓的一侧,并将给予的房屋归还朝廷。宇文泰的圣旨都遵循了他的要求,圣旨被封为快公和死后的文章。
荆州人仪同赵超等700人,被长孙俭的恩情和德行所感动,进京请求为长孙俭建庙立碑。朝廷下诏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建德四年(575年),宇文永下诏:“过去,孙叔敖和萧何都是忠诚的贤臣,不为自己的地位和金钱所动。与长孙节俭相比,他一点也不输给哲学家。然而,有关部门并不了解一般情况,很快就把长孙节俭的政府给了别人。现在把它还给他的妻子和孩子。”后代丁兴。
长孙俭是怎么死的?南北朝西魏、北周将领长孙俭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