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学者王绍先生因博学多识,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国史副总编,即古代佐郎。有一次,他在朝廷对隋文帝杨坚说:“皇帝眉骨圆隆,额头上有肉突起,仿佛干戈对立,这是龙的样子啊!并用手指着杨坚古怪的大脸盘,让群臣们仔细看看。隋文帝杨坚一听这话,大喜,立即给了他财富和丝绸百段,并将他提拔为国史总编,即作郎。王绍意识到自己的胡说八道,不仅得到了很多奖励,而且很容易升职,简直可喜可贺啊!所以在这样的便利下,他一发不可收拾,大做起歌颂文章。
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是靠篡周夺位成为皇帝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迫切需要在理论上论证自己成为皇帝的合法性和必然性。于是狡猾的王绍投机取巧,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上书说,杨坚称帝,其实是上天早就预示的。他说:杨坚当皇帝的那一年,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像。有人在黄河上捡到两块奇石,上面有凸起的文字,上面刻着杨坚的尊名,上面写着“八方天心”;此外,永州人还发现了有图像的石头,将石头切开,有的是杨树形状,黄根紫叶;而汝水出现龟,龟肚下有“天卜杨兴”几个字...等等许多现象,王绍把自己想象中的这些事情说得像真的一样,隋文帝杨坚看到后更是龙颜大悦,再给他500段财富。
[img]368360[/img]
就这样,王绍被钱诱惑了,他趁热打铁挑灯夜战,赶写歌颂文章,献给杨坚。他牵强附会,绞尽脑汁写诗献给隋文帝。在各种解释《易经》的书籍和其他书籍中,他努力把一些表明自己是皇帝的敏感词汇放在杨健身上,这让杨健相信自己是皇帝是不可避免的,是历史的趋势。此外,王绍还广泛收集民间歌谣,引用佛经佛文,不断写关于杨坚称帝的文章,写成一本书。
[img]368361[/img]
隋文帝杨健命令他的下属在首都举办高级培训班。在王绍的带领下,全国各地负责宣传的官员每天都烧香,虔诚地阅读王绍写的文章,并要求他们的声调像歌唱一样抑扬顿挫。就这样吵了一个多月,直到唱完王绍所写的一切,理解了要义,才结束了这场荒谬的训练。然而,隋文帝对此事却非常高兴,所以对王绍的赏赐更加丰厚!
[img]368362[/img]
可以肯定的是,王绍是一位“杰出”的赞美家。他不仅善于把虚假的事情说得恰到好处,言之有理,而且总能把坏事说得好,把平凡的事情说得奇怪。有一次,杨坚对王绍叹了口气:“唉!我有五个儿子,三个不能成功。“对此,胡说八道的王绍回答说:“自古以来,英明的皇帝和圣明的君主就无法改变不肖之子。例如,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只有两个品德出众的儿子,其余的都不一样。尧帝有十个儿子,舜帝有九个儿子。他们都不是肖子。。。“在杨健看来,王绍不仅把他比作黄帝和尧舜,还说他们的儿子做不到。他放心多了,立刻把烦恼变成了快乐!
[img]368363' />
王绍通过写歌颂文章和唱歌赢得了隋文帝杨健的青睐,因此他得到了很多奖励。然而,同样的数量,他和历代绝大多数皇家文人一样,皇帝一死,时代一变,他的文章就毫无价值。据《隋王·王绍列传》记载,王绍担任郎近20年,专门负责编篡本朝的历史。至于他写的,大部分都是迂腐怪诞的语言,词彩和文义繁琐杂乱,无法称赞。作为《随书》的参考资料,原文早已消失。
为什么杨坚一死王绍的文章分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