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启薰(朝鲜语,1842-1895年),朝鲜王朝后期将领。名字圣南,名叫圭珊,本贯南阳,初名洪在羲()。1882年,闵妃在“仁午兵变”中得到了救援。1894年,他率军镇压东学党起义。1895年,他死于守护景福宫,抵抗日本人。死后,他被命名为“忠义”,并入祭祀奖和忠坛。
洪启薰出生于南阳洪氏,初名洪在羲(???),1893年(朝鲜高宗30年)改名为“启薰”。1842年4月9日(老历道光22年仁寅2月29日)出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他3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他的母亲全家鼓励他学习。然而,洪启薰长大后,“性格刚毅,智慧深远,经常讨厌家境贫寒,投笔抱弓”。武科及第1859年,随后在京城及各地担任武官。1882年,洪启薰(当时叫洪在羲)在宫中担任武术厅别监。今年夏天,任午兵变在朝鲜爆发。汉城的士兵和一些市民进入昌德宫追捕朝鲜公主闵妃。洪启薰拼命保护闵妃逃离昌德宫。经过尹泰君的家,他离开汉城前往中州长湖院的闵应植私宅避难。刚出宫的时候,闵妃乘坐李兴府夫人的轿子逃走了,一个宫女向起义军民指认轿子里的人是闵妃。于是起义军民郑义吉等用刀劈开轿子,扯着闵妃的头发把她甩在地上。洪启薰见此,喊道:“这五姐也是尚宫人,不要误认!立即背起躺在地上的闵妃逃走了。起义军民信以为真,便没有追击,闵妃得以逃脱。
[img]367129' />
后来任午兵变平定,闵妃回宫后,洪启薰成了闵妃的心腹。同年8月8日被任命为抱川县监。甲申政变时曾营救王室。1885年以后担任忠清道水军节度使、忠清道兵马节度使等职务,后担任庄卫营正领官等职。1893年,数万东学道徒在忠清道报恩县集会,号召“斥日洋倡义”,震惊了朝廷。6月,洪启薰被任命为巡抚中军,带领300人镇压北京军队,强行解散拒绝撤离的道徒。1894年春,东学道起兵反抗,是为甲午农民而战。甲午农民战争爆发后,当时全罗兵使、强卫营正领官洪启薰被高宗任命为两湖招使。他带领800名美国装备的北京军队前往镇压农民起义。然而,当他在长城县被打败时,全罗道首都和全州都陷入了困境。洪启薰先后炮击全州,给东学军造成巨大损失,但仍未恢复。驻朝鲜的清朝大臣袁世凯指责这一点:“方今东学跳梁,招重任,而使汝子之洪启薰,国家不错怎么办?余近遣使战地侦察,将无严威,军无纪律,官校终日不为一事。兵卒进出鹿里,偷钱贪色,为居民贼军在前。它远离数十英里,等待它退却,然后追求,是不是为了小偷的初衷?洪启薰也在5月14日(5月23日)电奏朝廷,请借外军助剿。1894年6月11日,洪启薰被迫接受东学军在全州和议中提出的12项条款,东学军撤离全州。洪启薰虽然在镇压东学军方面表现不佳,但由于是闵妃的亲信,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相反,5月26日,班主任回到朝鲜,在乾清宫被朝鲜高宗李熙召见。后来担任铁原府使、军部副领等职务。
[img]367130' />
1895年7月,闵妃第三次执政后,命洪启薰新任训练队联队长,负责监视日本训练队,保护宫廷安全。1895年10月8日(阴历8月20日),日本人勾结训练队入侵景福宫,谋杀闵妃。洪启薰因为尽力保护闵妃而被日本浪人杀害,闵妃最终被杀。当时,洪启薰在景福宫光化门外守卫。看到日本进攻后,他大声喝酒问问题,然后率领200名士兵与日本人作战。最后“凡被六丸两刃,肩解劲折,肠腑爆出”,被扶回家后不治身亡。朝鲜高宗赐以“忠毅”(临死不忘国忠,强而能断)为头衔,追赠军部大臣。
洪启薰的作品有《两湖日记》,记载了他1894年镇压甲午农民战争的经历。
朝鲜王朝后期将领洪启薰:[B未事变]因守护景福宫、抵抗日本人而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