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1746~1809年),初名洪莲,又名礼吉,直言不讳,一字稚存,北江,晚日更生居士,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代经学家、作家,毗陵七子之一。
[img]365884[/img]
我出生在安徽淞县,出生在常州。乾隆五十五年,高中第一名,授翰林学院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避免死亡守护伊犁。第二年,圣旨是“罪明吉后,言事者日少”,释放回家,在家十年。文工与孔广森并肩而立,学术长于舆论。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快的危害,实际上是现代人口理论的先驱。
人物简介
他的祖先来自安徽省涉县洪坑。洪静,37世,曾任山西大同知府。他的儿子洪公采为洪亮吉的祖父,负责常州赵,娶了康熙48年状元赵熊诏的女儿,从此定居常州。洪亮吉出生于1746年9月3日(10月17日)。从小丧父,努力学习,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论。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好,并得到袁枚、蒋士泉的赏识。多年来屡试不中,先后在安徽学政朱筠、陕西巡抚毕元等幕府充电。乾隆五十五年(1790)44岁时,终于以一甲第二名考入进士,授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译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顺天府乡考官。后督贵州学政,任内为贵州各府书院购买经、史、通典、《文选》等书籍提高了贵州的学术水平。
嘉庆元年(1795)回京工作,进入书房,教授皇曾孙奕纯读书。嘉庆三年(1798),以征邪教疏为题,考翰林和詹事,洪亮吉文,力陈内外千言万语,为时所忌,以弟丧辞职回乡。嘉庆四年(1799年),为大学士朱朱圭起用,参与编辑《清高宗实录》。同年,上书《乞假将归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触怒嘉庆皇帝,下狱并定死罪。后来,伊犁被改为流放。百日后,即释放回籍,从此家居写到终。1809年5月12日(6月24日),卒于家中。
毗陵七子之一 清代经学家洪亮吉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