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圣祖康熙皇帝不仅文治武功出众,历史悠久,而且谦逊自律。他以仁为怀,同情臣民。他死后被授予“圣祖仁皇帝”称号。
《清代宗实录》(卷一)记载了人们选择这个死亡的原因:“谨按《传》云:为人君,止于仁。“礼运”说:仁者,义之本,顺之体也。得之者尊。说文云:天为元,人为仁,所以《易》说,元者善之长,仁者德之首。大行皇帝体元立政,茂育群生,以义制事,绥安兆姓。史称帝尧,仁如天,但大行皇帝实与之并之。也就是说,康熙的仁德可以与“五帝”中的尧并行。
[img]365651[/img]
清朝圣祖康熙皇帝不仅文治武功出众,历史悠久,而且谦逊自律。他以仁为怀,同情臣民。他死后被授予“圣祖仁皇帝”称号。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也在《鞑靼之旅》中说,康熙在幸运之旅中亲切地接近人们,这样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就像北京大师一样,他还命令警卫不要阻止人们接近。
为了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素精神,他尽最大努力撤回一切威严的仪仗,让人民靠近。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中还记载了雍正时期康熙教育子孙的故事。
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塑像
有一天,康熙主管养心殿营造事务的大儿子尹喜和西方人徐日升一起进入宫廷,与康熙聊天。
聊天期间,大哥尹和徐日升开玩笑说:“剃掉胡子,好吗?”徐日升故意轻慢回应:“想剃就剃。”当时康熙觉得大哥是个“叛逆的人”。
早期的基督教提倡神职人员留胡子,耶稣基督留胡子,耶稣的大多数门徒也留胡子,后代应该与耶稣保持一致。
虽然后来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仍有一些神职人员保持着传统。 虽然大哥是个笑话,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明显是对徐日升的不尊重,康熙皇帝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他认为,如果大哥说“我已经弹过父皇,可以剃徐日升的胡子”,那么想剃就可以马上剃。 外国人会说,只有皇帝的一个笑话,剃掉胡子,这样可以吗?
于是,康熙立刻笑着说:“如果大哥哥想剃你的胡子,他必须启发我,然后才能剃。”徐日生听后,脸色突然变了,眼里含着泪,一句话也没说。
几天后,徐日生独自来见康熙皇帝,含泪说:“为什么皇帝行事如此神圣!作为一个王子,剃我的外国胡子有什么关系?然而,考虑到将来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皇帝降低了他的口头旨意,(恩德)令官难以忍受。”
从那时起,康熙在47年(1708年)生了一场严重的疾病。徐日生听了外面的谣言,认为康熙很难康复,所以他跑到心殿哭,抱怨自己没有创造,回家后不久就死了。
康熙叹了口气:“丈夫一言能得人心,一言也能失人心。”
说到徐日升,他也是清朝著名的外国人。 他是葡萄牙人,1663年加入耶稣会。 1672年抵达澳门。
1673年,另一位深受康熙信赖的传教士南怀仁推荐进京进宫。
在皇宫里,徐日升经常向康熙皇帝传授西学知识,并在讲座中谈论他对天主教的信仰,这也赢得了康熙的信任。
1690年,山东发起了对信徒和王儒望神父的迫害。徐日生得知这个消息后,请求康熙皇帝帮忙。康熙“立即派一些人到山东平息对天主教徒的迫害”。
正是他的要求,康熙颁布了容教令,特别允许中国人自由信任天主教,并宣布保护以前建造的所有教堂。
1688年,康熙皇帝选派徐日升和张成陪同清朝使团前往尼布楚谈判,以解决中俄边界划分问题。
徐日升会被选中,主要是因为他“真诚可信”、“会拉提诺文字,其文字恰当”;@ 他还了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
在整个谈判中,徐日升不辜负使命,多次增强了中国的信心,最终促进了谈判的成功。双方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和平条约,为中国东北地区提供了一个长期和平的环境。
徐日升多才多艺,尤其擅长音乐。
进入北京后,他被任命为康熙皇帝的音乐老师。他“用中文写教材,指导工匠制作各种乐器,教康熙皇帝用这些乐器演奏两三首音乐”。
康熙帝从1676年开始就向他学习一些西方音乐理论和弹钢琴。 历史记载,明万历时期,有钢琴传到中国的记录。
清初钱塘人高士奇(1644)─1703)《蓬山密记》还记载,他在康熙42年(公元1703年)观看康熙收藏的“彝鼎古玩、西方乐器”时,看到了“内制西方铁丝琴,弦120根”,即“古钢琴”。
据其记载,康熙帝曾在长春园渊鉴斋放置过一架钢琴,并在那里用钢琴完美演绎了古曲《普庵咒》。
这不仅表明康熙皇帝有相当高水平的演奏技巧,而且有能力在西方键盘乐器上再现中国音乐。
不仅如此,康熙还命令汤若望制作大风琴,并将徐日升和德里格合编的西方乐理收到康熙皇家命令的《律吕正义》续集,并要求儿子们学习西方乐器。真正继承康熙遗产的是他的孙子乾隆皇帝。
徐日升去世后,康熙皇帝还写了悼词,赞扬了他“渊通律历,制造咸宜”的知识水平,出使俄国时“服从勤奋,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朴实无间”的性格。
徐日升能够竭尽全力为康熙皇帝效力,与康熙皇帝以仁德待之有着必然的联系。
为什么外国人主动为康熙皇帝服务?康熙是如何对待外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