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统治者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清朝要亡国

晚清时期,清政府及其军队无法应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财政严重亏损,动摇了清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此外,外国列强不断给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因此,维护清朝统治已成为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

可以说,这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在最后十年面临分崩离析,最终在慈禧太后的带领下进行了政治创新。虽然这项新政的实施并没有达到慈禧的预期效果,但却让受封建统治影响的人有了政治参与意识。

“中国的制度… …奉行久了,不能无弊”“所以一切政令都不能不变”;“愿自至以往,维新者实事求是,守旧者不至死不变,同心求富强”

由于中国在甲午海战争中彻底失败,满清政府终于开始全面面对其他国家。清朝先进人士开始主张跟随日本的步伐走维新之路。不幸的是,随着胶州湾事件的爆发和1898年改革的失败,清朝先进人士逐渐对腐朽的政府失去了信心。

到目前为止,当满族统治者遭受打击并决心实施新政改革时,没有多少先进人士做出反应。义和团战争结束后,满族统治者对国际背景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只有新政才是西方列强高压形势下的出路。

从这一时期的改革模式来看,“新政”实际上更符合维新改革的现实。两者的区别在于,戊戌变法的主导力量掌握在一群朝廷无法控制的知识分子手中,而新政的主导力量完全掌握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那么,为什么满清统治阶级在“新政”中有绝对的控制呢?

事实上,这种力量源于满清贵族阶层的崛起,满清王子的政治影响力随着新政策的实施而上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世纪初被派往德国担任使臣的新成年载枫王子。

德国也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必须派贵族出使才能符合皇室礼仪。派年轻的载枫出国间接提升了贵族的政治地位,从侧面促进了政治发展。从海上回来的载枫不仅提高了视野,还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本,这是载枫难得的机遇。

随后,以载枫为首的贵族阶层走近政坛,在清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mg]365102[/img]

在1901年实施新政策时,几乎每个环节都活跃着年轻贵族。他们没有经历过传统的科举考试,也没有文学和历史知识。然而,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政治环境中,受到政治高层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仅有出色的政治眼光,而且言行与政客不同。

此外,没有经历过科举考试的年轻贵族也不那么迂腐和开放。他们在新政改革中直言不讳,批评旧制度,倡导新制度。@ 宪政大臣端方等人说:“清朝的出路只是‘立宪’。‘立宪’不是削弱国王的统治,而是通过建立议会和政府分担政治责任。”

之后,载泽在密折中阐述了西方国家立宪后的制度优劣,将立宪的优势归纳为三点,使慈禧感到兴奋。最后,他同意立宪。

[img]365103[/img]

根据载泽的分析,君主立宪后,满清统治可以永远保持青春,爱新觉罗稳坐江山,而西方国家会有宪法,不敢轻举妄动,国内革命者也失去了反对满清统治的理由。慈禧每天都最担心这三个问题。既然君主立宪可以为统治者解决这些问题,她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当然,有些人早就意识到立宪给国家带来的好处。他们是梁启超等先进人士,但当时的统治者并不在乎。如果不是满清时期的年轻贵族第一个意识到,接受新思想,并将其传达给统治者,恐怕立宪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推迟。

随后,以端方为首的大臣们和以载泽为首的年轻贵族们纷纷建议慈禧同意立宪法。此时,驻扎在全国各地的封疆官员听到此事并表示支持。1906年8月,袁世凯请求立宪,并建议让朝鲜五种以上的官员参加议院,而来自世界各地的绅士参加地方政治,为地方自治奠定基础。

随着西方列强压迫的不断增加,载泽、端方等朝中大员陈述利弊,最终让慈禧在8月25日由载丰、袁世凯等人主导的新政策做出决定。

所以,袁世凯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新政大臣中呢?

作者猜测,袁世凯当时一定提出了很多关于新政策的建议,在新政策实施前夕表现活跃,成为宪法的指导者之一。据说,当时端方和其他人疏散的奏折是由朝鲜大臣在与袁世凯讨论后共同制定的,写奏折的人是袁世凯的工作人员张一林。

这个奏折就像一个新政策的路线图。以日本改革为基础,计划以15到20年为周期,最终实现“君主宪法”。这个奏折让慈禧看到了一条改革路线,既满足了政治需要,又不会伤害统治阶级。她对这个奏折非常满意,立即派人召集袁世凯到北京谈判新政策...
...

可以说,清末新政是慈禧集团为加强封建国家机器、整顿和巩固清朝统治而开展的。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多重局限性,以及王朝本身的顽固和保守,新政改革正在打折扣,存在许多缺陷和不令人满意。

然而,应该肯定的是,清末新政改革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客观的新陈代谢效应,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统治者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清朝要亡国统治者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清朝要亡国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