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只有背过锅的人才能理解李鸿章的困难!

晚清有四位著名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曾国藩被誉为半个圣人,左宗棠也有收复新疆的伟大事业。

张之洞不出名,但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在历史课本上常年标红,是一道常见的考题。

这三位著名的中兴大臣形象都很好。只有李鸿章说起他,总会有人说:这个人不是很好。虽然他的官员能力很强,但他却做着吃饭、挑外卖、通敌的活动,失去了国家的面子。

鸦片战争以来,李鸿章签署了清朝对外丧权辱国的大部分条约。

但我认为,如果有人选择,他永远不会在这样一个耻辱的地方用父亲给自己起的好名字。

这个名字是人的代号,1818年,“李鸿章”这个名字被赋予了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他的父亲希望他的孩子,心有野心,腹有锦绣文章。

李鸿章没有让父亲失望。他从小聪明,是“别人家的孩子”,让人羡慕又讨厌。

直到1840年,他才遇到第一次失败。

那一天是阳光梳理城市建筑的好日子。在皇城脚下,人头攒动,一群学者正在钻进皇名单。名单上的人欢呼起来,失败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哭泣。李鸿章终于从一个人的缝隙中瞄准了整个皇名单——最后确认名单上没有“李鸿章”这个名字。

一起来看榜单的父亲也没有责怪李鸿章,只是说:走吧,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他的父亲想带着李鸿章去见一个“笨”的人,他一路聪明地使“聪明”。

也就是刚有名字的曾国藩,从此李鸿章进入曾国藩手下,学习经世致用的知识。

三年后,李鸿章一举考中进士,被任命到翰林院学习。

此后,二十五岁的李鸿章官运亨通,五年连升七级。

但年少成名,必然会多生磨难,他与许多同事产生了嫌隙,受到了许多制约。

这时,李鸿章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辞去公务员的职务,去老师曾国藩门下当幕僚。

其他人认为30岁的李鸿章已经成为“部级干部”。未来一定是康庄大道。只有李鸿章自己才明白——错了。这是一条危险的羊肠小道,没有出路。

李鸿章擅长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如果普通人意识到他们将来很难发展,他们会沉迷于暂时的舒适,觉得现状不错,然后被温水慢慢煮死。

经过五年的官场经历,李鸿章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决定去老师那里充电。

李鸿章有一位好老师曾国藩,专门教人“笨功夫”。

对他来说,他每天都在练习,和曾国藩谈话,吃饭,喝茶,每一个细节都浓缩了曾国藩非凡的智慧。李鸿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非常聪明,信任老师,更擅长使用老师的所有细节。

很快,李鸿章一个个修复完善了自己的缺点,变得更加坚韧。

1861年,太平天国包围上海,李鸿章带领淮军镇守。

9000淮军对抗10万太平军只能靠取巧。而李鸿章恰恰是一个会用巧妙的大师。他用假营消耗太平军的火力,然后通过自己的带头人激起淮军的士气。

就这样,美丽地赢得了李鸿章的一场战斗。

李鸿章证明了自己,很快被任命为江苏巡抚,成为清朝真正的要员。

从那以后,李鸿章达到了人生的巅峰。50岁时,他正式补授武英殿大学士学位,成为清朝第一位官员。在整个清朝,从来没有一个汉族人能像他一样把官员做到极致。

假如这是太平盛世,那自然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但不幸的是,现在是乱世,清朝的国运早已像枯草一样,一塌糊涂。

虽然晚清四大名臣确实在为清政府服务,但他们的“洋务运动”确实给衰落的中国打了一剂强心针。

有人说,没有晚清四大名臣,清朝就不可能再活50年。

加强武器,培养人才,建立产业。

这三项措施准确到位,拳到肉。乍一看,只有走江湖多年的老中医才能给清朝开好药方。

只是无奈,气数已尽。

天地同力,运送英雄不自由。

即使是晚清四大名臣,才智过人,鞠躬精髓,也很难阻挡时代的车轮为新中国改头换面。

[img]365085[/img]

1871年,李鸿章签署了《中日修订条约》。从这一天起,他的余生一直在为清朝签署不平等条约。

但那又能怎么办呢?弱者没有发言权,只能签字签字。

此时他的名字已不再代表自己,是国家契约的一部分。

在签署《马关条约》时,李鸿章在驿馆外被袭击,一名日本人举枪击中了李鸿章的左脸颊。

随行人员愤愤不平,要求解释。

但李鸿章却阻止了别人,说:“这是件好事,我只是受了点伤,却能让国家少赔钱。”

果然,正如李鸿章所料,伊藤博文允许清政府减少对这颗子弹的赔偿。

一颗子弹,换一亿两,这个生意太值了。

但李鸿章还是心疼。

“再减少5000万,好吗?”

这个时候,李鸿章一点也不像一个人以下一万人以下的汉官,但他只是像一个在街上买菜的叔叔。家里真的没有余粮,一分一两就够做太多事情了。

看到伊藤博文拒绝了。

李鸿章说:“那减少2000万行,就当老夫回国的旅费吧。”

还是没有得到同意。

在李鸿章身上加上羞辱和屈辱,终于让千千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明白:弱国没有外交,即使求同情也没有用。

但这些对国内人民来说并不重要。

他们只知道一个事实:李中堂大人又卖国了。

就像一个中年突然失业的人,无关紧要的人只会嘲笑他的无能,在哪里可以看到别人的困难。

李鸿章被百姓辱骂,被同事排斥,一个人孤独。也许这就是强者应该有的结局。

1896年,李鸿章出国访问西方,终于明白了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巴黎万国运动会上,国旗伴随着国歌响起。

轮到中国黄龙旗升起的时候,观众都很安静,清朝没有国歌。在场的女士和要员们都笑了——没有文明的国家,也没有国歌。

李鸿章不怕嘲笑,突然清了嗓子,在黄龙旗下唱起了家乡的小调《茉莉花》。声音悠扬婉转,但不自卑,不低,即使风雨,依然灿烂发芽。

李鸿章的前半生既聪明又笨功夫,最终一人之下万人之下。

李鸿章的后半生有多艰难,吃了太多的耻辱,但也一直不卑不亢。

如果生活很艰难,最好向李鸿章学习。即使你注定要失败,你也必须保持你的心。不要害怕,侮辱和诽谤,你是你自己,或骄傲或冲动,不悲伤或抱怨,路还很长,人们没有死。

现在想想当时的艰难岁月,真的很艰难。

是的,那些西方大国,他们是文明的国家,没有国歌我们会被嘲笑。

但是国歌是人民的歌,只要人还在,总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国歌。

只要我们像李中堂一样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我们的国家就不能被打败。


只有背过锅的人才能理解李鸿章的困难!只有背过锅的人才能理解李鸿章的艰辛!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遏制了隆生
  • 遏必隆(?-1673年),牛虎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也是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