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缘
1924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寻求建立一支政治性、纪律性强的新军队,希望苏联能有效地帮助未来。经过几次选择,莫斯科让熟悉远东军事的布柳赫尔出马。由于苏联不愿意与敌视自己的英美日帝国主义发生正面冲突,布柳赫尔等人以“流亡白俄罗斯”的身份前往广州。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布柳赫尔还借用了在哈尔滨长大的妻子的姓氏,化名为“加伦”。后来,这个名字随着这位传奇将军传遍了中国。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抵达广州后,加伦成为孙中山和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小组组长,广州中国革命政府的总军事顾问,协助孙中山主持军事事务。人们发现,这位高大的外国人特别喜欢跑到基层。他积极推动黄埔军校的建立,帮助国民革命军进行整改,建立先进的党代表(政委)制度,使军队看起来焕然一新。当时革命军刚刚平息了商团的叛乱,控制了广东省的三分之一。此外,陈炯明自称是粤军总司令,其中杨希慈和刘振环拒绝接受指挥。他想把军队拉到广西。他立即组成了一个军事委员会,提议组织立即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在战争最危急的时候,他冲锋在前,高喊教第一团万岁,用一个团大破将林虎部八个团震惊东江。认为孙中山没有实力的人不禁重新估计了广东革命军的实力。杨刘勾结唐继尧事件发生后,他与蒋介石、廖仲恺召开三人会。蒋介石悲观地认为军队分散,广州无法防守。他应该退出闽南。廖仲恺还认为,唐继尧应该被释放到广州。到时候唐军和众客军僧多粥少,势必内乱,反击还不晚。加伦认为,粤东、闽南基础薄弱,扩军困难,广州是革命军唯一的大本营,基础深厚,不应放弃。他设计了六套应急计划,一举歼灭了2万叛军,而不是胡汉民指挥全军。
[img]365086[/img]
北伐期间,加伦将军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将主攻方向放在军阀吴佩孚身上。虽然加伦是首席军事顾问,但他总是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当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何胜桥与吴佩孚部苦战时,加伦乘坐铁甲列车,冒着炮火来到前线指挥,鼓舞了部队的斗志。短短几个月,正如加伦事先预期的那样,北伐军连接了长沙、武汉、南昌等重要城镇,饮用了长江。他勇敢而有战略,在北伐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然而,加伦很难适应中国南方的湿热气候。此外,他日夜疲劳,患有神经性湿疹,导致皮肤不好,脸上覆盖着黄色的小痂。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被蒋介石通缉。蒋介石希望加伦能帮助他。但加伦假装是外轮上的水手,秘密潜回苏联。回国前,加伦参加了中共南昌起义准备会议,并联系张发奎希望张参加起义。
悲惨结局
1937年,苏联开始了“大清洁”。张鼓峰战役结束后不久,布柳赫尔元帅被杀。由于他在中国和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斯大林不敢公开指控他,甚至不敢宣布他的死亡。
当时很多人怀着美好的愿望猜测他可能又去中国当顾问了。蒋介石于1939年要求斯大林再派名将加伦来华,但被告知加伦已经去世多年了。1956年,苏联政府为布柳赫尔平反昭雪。1957年叶剑英元帅访苏时,回忆起布柳赫尔指挥下参加训练的场景,写了一首诗:“加伦30年没见了,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想去红河认爪痕。”
功勋卓着
在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布柳赫尔被选为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1921年~1924年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0年~1938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苏联第一届最高苏维埃代表。曾获列宁勋章1枚,红旗勋章5枚,乔治十字勋章2枚,红星勋章1枚,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的英雄。
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师长、集团军司令、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部长、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在粉碎杜切夫、高尔察克、弗兰格尔、温甘伦等白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布柳赫尔言论集》传世。
布柳赫尔是如何与中国结缘的? 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