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战争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战争。这场战争由刘备从建安22年(217年)发起,到建安24年(219年)5月结束,持续了近两年。在汉中战役中,曹操和刘备都是名将云集。就刘备而言,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将领主要参战。就曹操而言,夏侯元、曹休、曹真、曹洪、张合、徐晃、郭淮等将领主要参战。对汉中之战来说,曹操放弃了汉中,即刘备占领了汉中之地。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虽然在汉中战役中被打败,但整体兵力仍远远超过刘备。他为什么要主动放弃汉中?
[img]364856[/img]
一
@ 在汉中战役中,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兵力差距非常明显。就刘备而言,他刚刚夺取了益州之地,并没有完全消化和整合。至于荆州关羽、东吴和孙权的压力,他们不能过多地支持益州。因此,在汉中战役中,刘备的兵力只有数万人。相应地,占据北方中原地区的曹操在汉中战役中投入了10多万兵马。因此,曹操在兵力上占据了非常明显的优势。然而,公元219年,曹操选择主动退出汉中,迁出该地区的人民,即曹操主动放弃了汉中的竞争。
二
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就蜀汉而言,一旦失去汉中的屏障,无疑是将腹地暴露在敌人的打击下。@ 就曹操而言,只要能长期控制汉中之地,无疑会给刘备带来很大的压力,即有完全消灭刘备势力的重要基础。对此,在很多人看来,曹操主动放弃汉中,在与刘备的较量中失败了。的确,在这场影响三国历史进程的战争中,曹操方阵亡夏侯元、赵卿等,从阵亡将领的角度来看,曹操的损失确实比较大。然而,这并不是曹操撤退的主要原因。
[img]364857[/img]
三
在汉中战役中,刘备一方的损失也相对较大。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刘备一方也阵亡了吴兰、雷铜、任奎等将领。更重要的是,刘备一方前线兵力不足,已经到了男女运粮草的地步。由此可见,刘备一方在战争过程中的局势并不十分乐观。因此,如果曹操继续与刘备对峙,后者也可能突然崩溃。在这方面,在我看来,虽然军队占据了优势,刘备也是弩的末端,但曹操选择撤军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荆州关羽和东吴孙权的虎视眈眈,使曹操无法与刘备长期对峙。
[img]364858[/img]
四
@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19年,荆州关羽对曹操发动襄樊之战。至于东吴孙权,他也在关注曹操的领土。如果曹操长期把主力放在汉中,很可能会同时被关羽和孙权攻击。另一方面,在汉中与刘备交战时,曹军的粮草主要是从关中运来的。虽然关中和汉中之间的距离不远,但秦岭和其他山区之间也很难促使曹操军队运输粮草。因此,秦岭等山区的障碍使曹操坚持下去的投资越来越大。为此,果断的曹操选择在公元219年放弃汉中,刘备赢得了汉中,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曹操主动放弃汉中?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