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虽然是个守旧派,但在老太后的个人生活中却很“时尚”。
收集衣服是女人的天性,慈禧也不例外。据说慈禧太后有无数的锦衣华服,可以装满一节车厢。
此外,慈禧对西方流传的新事物非常感兴趣。袁世凯曾经给慈禧一辆梅赛德斯-奔驰的第二代汽车。慈禧首先对这辆车很感兴趣,乘车后也很惊讶。有一段时间,慈禧整天在紫禁城乘车,直到慈禧太后发现司机坐在前面,对自己“极大的不尊重”才停止乘车。
现代女孩喜欢拍照,慈禧也不例外。早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就拥有摄影技术。鸦片战争期间,摄像头作为进口产品传入清朝。1885年,德国人来兴克,被皇帝邀请进入宫殿,为醇厚的亲王和光绪拍照。慈禧看到照片中栩栩如生的人后,对新鲜的相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朝廷的老大臣眼里,拍照只是外国人的“外国把戏”,是“奇技淫巧”。更有甚者,他们认为拍照的原则是把人的灵魂拿出来印在纸上。听了这些大臣的话,慈禧吓了一跳,放弃了请外国人拍照的想法。
光绪二十九年,在海外学习摄影技术的于勋龄回到祖国,被光绪召见。于勋龄带着一套摄影设备,向大家展示了拍照的过程,讲解了拍照的原理,慈禧突然意识到。之后,她命令于勋龄为自己拍照。
裕勋龄的妹妹裕德龄曾经是慈禧身边的皇室前女官员。有一次,当她回忆起慈禧照片的细节时,她说:“慈禧问我姐姐是否会拍照。她想在肖像前看看自己的照片,但从宫外请摄影师拍照很麻烦。我妈妈告诉她:女儿们不知道怎么拍照,但裕勋龄会做这件事。慈禧非常高兴,第二天立即让勋龄进入宫殿,为自己拍照。”
[img]364848[/img]
裕勋龄还谈到了为慈禧太后拍照。在光绪时期,裕勋龄和他的两个姐姐和母亲一起进入宫殿为慈禧服务。慈禧太后的所有照片都来自于勋龄。故宫博物院有一本名为圣容的相册。这本相册收集了慈禧一生中的大部分照片。相册中的慈禧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总共有100多张,每张照片都保留了底片。
出身名门的裕勋龄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裕勋龄长相端正,气质优雅。慈禧对自己的外表非常挑剔。她选择裕勋龄作为皇家摄影师,这并不排除欣赏裕勋龄外表和气质的可能性。事实上,裕勋龄在为慈禧拍照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视力很差。从这张去除眼镜的照片来看,他的外表和气质绝对属于当时的宫廷美女。
[img]364849[/img]
裕勋龄和他的两个妹妹都在西方学习过。回国后,他们进宫伺候慈禧,都被封为皇室前女官。后来,裕德龄在美国结婚,定居海外,写了很多关于深宫生活的回忆录,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关注。
在此期间,她“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语写下了她在宫廷生活两年的所见所闻——《清宫二年记》。可以说,她的许多记忆作品,由于其具体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清朝宫殿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也为后代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证据和参考。
裕德龄不仅外表出众,而且非常聪明活跃,从西方带来了许多罕见的东西。裕德龄经常和慈禧在一起,向太后展示各种新事物,唤起慈禧对“趋势”的渴望。裕勋龄的两个姐妹曾在后宫为慈禧服务,并为她翻译了各种法语作品。裕勋龄因为为慈禧的摄影而出名。
[img]364850[/img]
慈禧觉得拍照不能马虎,特意让人从颐和园搭了个凉棚,用手绘的布景屏作为衬托,然后在棚子里放上各种奢华的装饰品。拍照前,慈禧总是翻翻当时的历书,选个好日子好时机。在拍照时,裕勋龄常常要连拍几张照片,供慈禧选择。通常,当闪光灯熄灭时,慈禧催促裕勋龄迅速打印照片。有时,在药水中出现底片泡沫之前,慈禧急于看照片。
慈禧曾经拍过一张“艺术摄影”。有一天,慈禧打扮成“观音大师”,亲密的太监李莲英打扮成菩萨的护法,公主打扮成龙女,创造了极乐世界的“盛景”。于勋龄用相机拍摄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艺术照片”。
满清皇室将盛大的摄影活动包含在档案中:“7月16日在海上拍照。乘平底船,不要莲花。四格格(指庆王毅的女儿)打扮得很好,穿着莲花衣服,下了房子。莲花英扮成韦陀,想戴韦陀的头盔,头……”从这个文本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慈禧安排的摄影计划就像一个剧本,全面、详细、清晰。
于勋龄为慈禧拍了很多照片,其中大部分是肖像和生活照片。那么,慈禧的照片是如何传播给人们的呢?原来慈禧除了把照片挂在后宫外,还喜欢把照片奖励给英雄。就这样,慈禧的照片被传出宫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看到慈禧太后的脸和她的日常生活。
慈禧太后很时髦,喜欢自己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