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时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主义思想。他沿着布尔、诺拉克和其他人创造的道路,努力学习民间音乐和作曲家L.M.林德曼收集出版的《挪威山区民间曲调》
《挪威民间叙事曲调》等集子成为他创作音调的源泉。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了欧洲国家的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就,通过对民族历史的赞美、对祖国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了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地方风味的音乐。
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包括100多首抒情独唱曲)。比如歌曲《祖国》
(1894)钢琴曲《祖国之歌》(1868)以简单的民间曲调表达了对祖国的真挚感情,以古挪威民间叙事歌的庄严风格赞美了民族历史的光荣。诗人比安松特为这首歌配上了《前进!这是我们祖先的战斗呼唤》的诗篇,通过赞扬祖先的成就,为真正的民族独立斗争呐喊。合唱《水手之歌》
(1868)、 《乡土在望》
(1870)在许多民族主题作品中,他们表达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独立的愿望,适应了当时挪威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img]364833[/img]
在格里格的创作主题中,最突出的是北方挪威宏伟英俊的自然风格、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幻想形象。例如,钢琴歌曲《挪威民间生活素描》是以民间歌曲和舞曲为基础的
(1871)、 《挪威农民舞曲》
(1903)等,尤其是最能代表他创作特点的钢琴抒情小品(共66首,分别编成10集出版)。在这些作品中,挪威的自然、民间生活甚至神话世界通过民间音调和精雕细琢的艺术提炼,被描绘成色彩斑斓、风格简约的音乐水彩画。其中,它出色地再现了挪威民间节日和农村婚礼的欢乐场景,响彻了典型的挪威民间舞曲哈林和斯普林的热情活泼旋律,艺术地模拟了西峡湾民间提琴手的五度和弦声和山区牧民的牧牛歌曲,生动地刻画了山妖、风精、侏儒等民间童话中的奇幻形象。在探索民族风格(如民间乐汇、调式运用、民族色彩和声配置、民间舞曲特定节奏音型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在许多以个人精神生活为主题的抒情歌曲中,格里格表达了生活的悲欢离合,赞美了爱情、母爱和友谊,为“消失的日子”写了悲伤的语气,为“孤独的流浪汉”唱了同情的短歌。例如,在《我爱你》中
(1864)、 《茅舍》 (1869)、 《游吟艺人之歌》 (1876) 《母亲的悲伤》
(1868)在形象单一、随笔的浪漫抒情歌曲中,他注重精致的心理刻画和独特的艺术意境,笔调简洁,形象真实,渗透着挪威民族强烈的浪漫情感色彩,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img]364834[/img]
1874~1875年,格里格是H.易卜生的幻想诗《培尔·金特》写了两首音乐,后来选出8首重新配器,分别编成两首管弦乐组曲,成为世界著名歌曲。戏剧最初采用挪威民间传说,嘲笑追求权力和金钱的私欲,歌颂年轻农民彼尔的奇怪冒险生活(如战胜山魔、掠夺财富、外国漫游等),歌颂简单自然的生活理想。格里格还为戏剧写了一系列诗情画意、色彩丰富的配乐。例如,《晨景》中的音乐就像一股凉爽的泉水。在田园气氛中,它衬托出太阳破云而出的晨光美景,颤抖着充满活力的自然脉动;
《山魔大厅》中狂野、粗野、咄咄逼人的音乐给人难忘的怪诞印象;
《奥塞之死》是彼尔在母亲床前的挽歌。悲伤的旋律就像睡前最后的呼吸和生命的慢慢衰落;《索尔维格之歌》是所有配乐中的杰作。它以晶莹剔透、婀娜多姿的民歌风格,刻画了索尔维格温柔纯洁的性格和心灵。@ 在一些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片段中,如典型的东方特色《阿拉伯舞曲》、优雅、轻盈、热情的《阿尼特拉舞曲》
,都是因为五颜六色的配器色调而独具魅力。
他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和民族特色,以及早期创作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 (1868)弦乐曲《两首悲调》
(创伤和晚春,1881_)、G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1867)、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1887)、g小调弦乐四重奏
(1877~1878)、 《e小调钢琴奏鸣曲》 (1865)为纪念丹麦民族戏剧创始人、戏剧家L.H.B.霍尔堡写的《霍尔堡康塔塔》和钢琴组曲《霍尔堡时代》
(1884,改编成弦乐组曲);以民歌为主题的标题幻想小品《g小调钢琴叙事曲》
(1876)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格里格在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思想情趣和清新风格。
[img]364835[/img]
许多音乐研究人员在法国印象派新世界之声研讨会上指出了格里格晚期作品的意义。墨里斯·拉维尔于1926年2月访问奥斯陆时说:“我的法国作曲家阶层被他的音乐强烈吸引。除了德彪西,没有像格里格这样的作曲家能引起我的共鸣。贝拉·巴托克,一位试图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新20世纪音乐形式的作曲家,也感受到了格里格钢琴改编曲的巨大影响。
作为交响组曲《培尔·金特》的代表。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德彪西等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在挪威享有很高的声誉,死后被埋葬。
爱德华·格里格: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