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礼遇利玛窦
据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叶向高在南京任礼部右侍郎时,第一次遇到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与利玛窦学习围棋技巧。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升任内阁首辅后,多次在北京私宅里款待利玛窦。他赠诗利玛窦曰:“天地信无边,小智安足拟。来自八万里的西方人。言暮中华风,深契吾儒里。多格言书,交尽贤者。淑诡良不矜,熙熙是所鄙。圣化九,方表同轨。拘儒徒管窥,大观自视。我也和之一起旅行,冷冷等待深旨。"(诗送西国诸子)
[img]364419[/img]
据《利马窦在北京》记载,利马窦于1610年5月11日病逝北京。按照当时的惯例,来自中国各地的传教士必须搬到澳门神学院墓地。利玛窦有在北京郊区购买墓地的想法。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友也希望明神宗同意利玛窦的愿望,但遭到了许多官员的强烈反对。叶向高因为“自古以来的外国人,他的道德知识,能像利玛窦一样,向朝廷请求埋葬吗?别说别的了,就是翻译《几何原本》这本书,就该埋地了。经叶与高多方协商,利玛窦终于被允许埋在北京郊区。
弈中第二
叶向高在阁时,经常邀请同事在政务之余下棋。然而,他已经好几年没有遇到对手了。泰昌元年(1620年),叶向高再次入阁。路过无锡的时候,在闲聊中听到了百龄的艺术,特意写了请柬,郑重地招募了百龄的游戏。
一百岁以后,叶向高见是个孩子,不把他放在眼里。但一交手,叶向高竟连输三局,羞愧难当。在观看战争的百龄父亲战战兢兢地对儿子耳语:“你的对手是当代相国,你要手下留情……”百龄不同意,朗声回答:“下棋虽然是一个雕虫小技巧,但如果是徒劳的,难道不丢人吗?况且相国这么贤明,怎么能怪我一个小男孩呢?叶向高听了很惊讶,起身对百龄的父亲说:“令郎不仅棋艺绝伦,而且天性耿直,将来一定会成为大器。方今天下多事,正需要这样的人才,老夫有一件事要求,不知道该不该允许?百龄父亲见儿子受到表扬,赶紧回礼:“小子无知得罪相国,大人有什么训示,老颓定从命!叶向高说:“让郎有这个奇才,老丈教子有方。丈夫想带他去北京,代为延请名师,教治国安邦之术,丈夫怎么想呢?没等百龄父亲回答,过百龄先说:“小子学习不成功,还是不去为好。“听了这话,叶向高猜到百龄怕被人说是趋炎附势,所以不想和达官同行,也不为难他,只好放弃。
叶向高进京后,有一次和棋友打了一场比赛,打了一场连胜。棋友称之为“棋手”。叶向高羞涩地回答:“大家都不知道,但是老夫在无锡被一个男孩打败了。”棋友迅速附和:“即便如此,老相国依然不愧为‘棋中第二’。”从那以后,叶向高就有了“棋中第二”的说法。
人物评价
《明史》评论:①向高有裁判,善待大事。②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养善类。③称赞:习宗初,叶向高以宿望召唤,海内正人靠以为重,卒无法挽救。盖政柄内移,不是一天之积,势固无几。
明末清初学者李逊的评论:既不能得到内部,也不能解决外部问题,只能感谢责任。作为一名老兵,蛇是中立的,想要得到无辜的工作,非常棒!不想为刘健,谢迁,恐怕不能为李东阳,规则就到了。
清诗人钱谦益评:东林诸子,奉福清为伦魁,沙汰江河,调水火,海内服其公忠。
[img]364420[/img]
叶向高是什么样的人? 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