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慎言(1577-1644年),字金铭,名为“轻山”,被称为“轻山先生”。山西泽州阳城(今山西阳城)人。明代思想家、诗人,他的官员到南京官部尚书,加上太子太保,是一个重要的官员。书法上与董其昌同名,有“南东北轻”之称,有“泊水斋文钞”和“泊水斋诗钞”之称。
人物生平
[img]364371[/img]
我的祖父张升曾在河南布政司左边参政。他很早就孤独了,由他的祖母抚养长大。从小,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进士,任寿张知县。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是陕西道教的历史。
明朝天启初(公元1621年),张慎言被任命为督畿辅屯田。天津、静海(今天天津郊区)、兴济之间有沃野万顷,但没有人开垦。只有3000多亩同知卢观象垦田,种植在沟渠水边、房屋前后。张慎言提出“可仿而行”,并在此实施了上官种、租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未来,广宁失守,辽人转移入境人员众多。张慎言还将他们招募到金门(今天的天津),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开垦荒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赵南星,东林党的领导人之一,原来是张慎言推荐的。当他推荐赵南星时,上疏弹劾了冯泉,冯泉怀恨在心。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张慎方请假回家时,冯泉买通曹钦程,指示曹钦程假造情况,诬告张慎言盗曹县库争三千两,导致张慎言被贬至苏州(今甘肃酒泉苏州区)。直到崇祯元年(1628年),张慎言才被昭雪提升为太仆少卿、太常卿、刑部右侍郎。后来左侍郎迁南京户部尚书,官部尚书,掌右都御史事。
明朝崇祯十七年三月(公元1644年4月),明都京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五月,福王立于南京,任张慎言理部长。但不久,张慎言身患背疽,拒绝治疗,以表殉国。他六十九岁了。
张慎言三案
一案
第一案是指神宗在位时,愿意废除王子朱常洛(后来的光宗),将郑贵妃生的儿子改为王子。顾宪成等人认为,这将导致宦官外戚的灾难,并强烈反对。神宗不得不取消原计划。但顾宪成却被拥立郑贵妃的宦官魏忠贤排挤,被赶回家乡。顾宪成在家乡无锡修建了南宋学者杨石的东林学院,并要求学生们在月前讲课,评估当前的政治,后来被称为东林党。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有人手持木棍闯入东宫,谋杀王子朱常洛。经调查,此人名张差,与郑贵妃有关,但很快被宦官阉党以疯子的名义处决。这就是“挺击案”。
二案
第二案是指万历48年(公元1620年),神宗死亡,光宗(即王子朱常洛)继位仅几十天。由于身体不好,大学士、宦官、阉党成员方从哲指示红路寺李可灼进入红丸(即汞制成的丹)。光宗初服一丸稍好,再服一丸即死。这就是“红丸案”。
三案
第三案是指光宗死后,光宗妃李选侍与郑贵妃勾结,东林党左光斗等人强烈反对,迫使李选侍迁出乾清宫。这就是“移宫案”。
东林党和宦官阉割党的“三案一争”,本质上是东林党反对宦官阉割党的专权。对此,张认为,为了“全父子之情”,没有必要追究张差的党羽。但是,要搞清楚为此玩弄权力的人,以“明君臣之义”。
张慎言明代思想家和诗人的生活简介,拒绝治疗以表达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