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洞曾(1591-1645年),汉族,明苏州嘉定(今属上海)紫堤村(今属闵行区华曹镇)人。号广成,字豫瞻。明赠太常少卿侯震敏长子,天启五年(1625)进士。优雅的诗歌,能书法。曾任浙江参政。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嘉定民众起义抗清。他和黄春耀被推为首领,从6月17日起守城,到7月4日,城市破裂,坚持了10多天。城破后,与二子投叶池殉国。
人物简介
[img]364361[/img]
侯洞曾是明末学者。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予南京兵部主任,与徐石林、陈洪静称“南都三清”。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洞曾叹道:“臣若在都,当以颈血殉梓宫时,今无死亡”。1645年夏,清兵下苏州攻嘉定,曾率二子玄演玄洁,协进士黄春耀,率吏民死守,散家财,与众同甘共苦。城破,叹了口气:“嘉定亡,余何忍独存”。55岁的清兵俘在自沉池中未死。两个儿子被清兵杀害。都下纪闻有“都下纪闻”、《江西学政全书》、侯纳言集。
明末,清军入关。在江南地区,扬州、江阴、嘉定等地的抵抗力最强。因此,史书上有关于“扬州十日”的问题。、记载“嘉定三屠”。侯洞曾父子是“嘉定三屠”中的杰出英雄。
清顺治两年来,嘉定爆发了10多万人参加的反剃发抗清起义。侯东和他的同乡进士黄春耀被推为首领,并在嘉定市楼上树立了“嘉定恢复和镇压志愿者”的旗帜。组织的志愿者在嘉定四门安排军队。侯东曾带着儿子侯玄演、侯玄洁守卫东门、北门,并在北门仓桥炮击清兵,杀死了李成东的弟弟李成林。李成东听到这个消息,大发雷霆,发誓要报复。
嘉定城虽然是弹丸之地,但面对清军的压力,守城义师在侯洞曾、黄淳耀的带领下,却英勇坚守了近半个月。
七月初四凌晨,大雨倾盆,守城义军饥寒交困。清兵乘机猛攻,东门失守,全城巷战。
侯洞曾与儿子玄演,玄洁战而退,眼看大势已去,无法抗拒。
父子俩回家后,侯东跪在膝盖上,面对祖先的牌位,突然敲了敲:“洞没有天赋,没有守住城市,为村民感到羞愧!值得祖先!现在这座城市已经破裂了,你怎么能忍受羞辱和偷生命呢?只有一个死亡,以全忠诚的节日。”然后,一次又一次地磕头。
跪在侯东身后的侯玄演、侯玄洁,听到父亲的话,明白父亲的意图已经决定了。他们都站起来,跟着父亲走。
侯洞曾来到后园的叶池旁,仰天长叹,正要跳进池中,却被玄演、玄洁紧紧抱住。
他们跪下来求父亲说:“爸爸,你不是守城官员,责怪你。为什么不忍一会儿,东山再起?”
侯洞闭上眼睛忍住了眼泪,铁嗓铜声,对儿子们说:“我的想法已经定下来了。不用多说,赶快离开!”
玄演和玄洁兄弟深知父亲的禀性,知道事情无法挽回,就争着和父亲一起殉难。
侯玄演推开弟弟说:“我是大哥,和父亲一起死是我的责任。兄弟,你快走吧!”
侯玄洁抱住哥哥说:“大哥,你是侯家的长子孙,应该由你留守宗法,由我陪父亲同难!”
在争执中,他们扑通一声,侯洞已经翻身没有进入池中。兄弟俩也拥抱着,一起跳下了叶池。
一瞬间,清兵杀到池边,将父子三人抓获上岸。侯洞曾气死,玄演、玄洁依然一息,双双当场被清兵砍死。
侯洞曾经的头被清兵割下,挂在西门城楼上示众。三天后,他摔倒在地,被一位学者抱起,送到侯家故居厂头,与尸体缝合后埋葬。
侯东曾父子的正义深深打动了子孙后代。嘉定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纪念他们的遗迹。在嘉定市,清河路交叉口东北角的叶池原址上有一块叶池碑,这是侯父子的死亡。“叶池”一词的作者是国家司法部前部长魏文伯。
侯洞曾是明朝嘉定人民抗清领袖,生活经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