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年,即顺治九年,清廷举行了第四次入关科举考试。从此,一位来自遂州(今河南遂县)的年轻人进入了仕途。
他叫汤斌。
唐斌出生于1627年,出生在一个学术家庭。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在15岁之前,他完成了《左传记》、《战国政策》、《公羊》、《史记》、《汉书》等经典书籍。有趣的是,他参加了明朝的儿童试验,并获得了学者的名声;但他参加了清朝的会议,并获得了学者的名声。
考上进士后,唐斌被选为弘文院的吉祥学者,并被授予国史学院审查。三年后的1655年,唐斌被释放到陕西,担任潼关道士。在清朝,道士是四级官员。唐斌第一次被释放为四级地方官员,起点相当高。
[img]364235[/img]
唐斌是一位非常简单的官员。在离开北京的路上,唐斌买了三头骡子,自己坐了一头,仆人坐了一头,剩下的一头背着两张破旧的床上用品和一个竹书箱。这一幕没有四位大师的风景。
事实上,唐斌的官场之路一直很平静,晋升也是一步一步的。除了孝顺父亲三年外,唐斌还担任过翰林学院、明史总裁、内阁学士等职务。1684年,江宁巡逻出现了空缺。当朝廷推荐合适的候选人时,康熙皇帝发出了声音。他说:“我听说唐斌从孙奇逢学习,有道德,可以补充江宁巡逻。”
唐斌曾拜明末清初理学家孙奇逢为师,康熙皇帝认为他“有道德”。就这样,57岁时,唐斌担任江宁巡抚,成为封疆官员中的一员。
在唐斌离开之前,康熙皇帝告诉他:“官员把正式习俗放在第一位。江苏习尚奢华,其加意导向,非日夜,将平静地逐渐摩擦,使其易于担心。”康熙皇帝希望唐斌改变吴地区的习俗,消除奢侈习俗,回归简单的民俗习俗。
康熙皇帝还给他发了三轴御笔书法,说:“今天远离,展览对我这么好!”这句话很亲切。君臣离别在哪里?很明显,恋人在依依惜别。
就任江宁巡抚后,汤斌没有辜负康熙皇帝的信任。
此前,淮安、扬州二府遭遇水灾。前江宁巡抚余国柱向朝廷奏报,称水退后可种田,明年应继续征税。经过实地考察,唐斌发现洪水还没有退去,根本无法耕种,于是向朝廷奏报,收回了余国柱的话。
苏州外有一座五通祠堂,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当一个年轻的女人生病,人们都说五通神想娶她做妻子,不允许治疗她,导致生病的女人经常死于疾病。唐斌坚决打击了这种封建迷信。他派人破坏五通神的雕像,并拆除了各州县所有类似的祠堂,以免伤害他人。所有被拆除的木材都被用来建造学校。
在汤斌的不懈努力下,吴地的气氛焕然一新,老百姓心悦诚服。
[img]364236[/img]
唐斌是一位正直的官员,从不欺负他。当时,朝廷有一位名叫纳兰明珠的大学生。有一段时间,许多官员奉承了他,只有唐斌从不巴结他。当朝廷评估官员时,在外面工作的官员向纳兰明珠送礼,只有唐斌没有送礼。
然而,“木秀在林风中会被摧毁”,唐斌遭到了纳兰明珠、余国柱等人的憎恨和诽谤,被康熙皇帝召到法庭询问。当唐斌生病时,他带着疾病去朝廷见康熙皇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他只是说他很愚蠢,有很多错误,并要求严厉惩罚。
康熙皇帝看到唐斌态度很好,无话可说。
1687年,唐斌因病去世。虽然他当了35年官,但他在富裕的吴地当了3年巡抚。只要他“放松”自己一点,他就会赚很多钱。但唐斌没有这样做。当他去世时,他周围只有8两银子。他的朋友徐乾雪捐了20块钱参加葬礼。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贵为封疆大臣死时,身上只有82银子,他就是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