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西周末至春秋初年,晋国第11位国君,公元前780年至公元前746年。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晋文侯的叔叔晋战叔篡夺君位,晋文侯逃往其他诸侯国避难。公元前781年,晋文侯用武力夺回君位。
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他协助周平王东迁,杀死周携王,为东周初年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周平王的依赖。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伯继位为晋昭侯。
[img]364174[/img]
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的女儿。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娶姜为妻。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当时姜怀孕了。晋穆侯接到周宣王的命令,要求他带领军队与王一起征服条戎。没想到晋军惨败归来。晋穆侯深以此战为耻,恰逢此时姜氏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晋穆侯便为儿子取名仇,并立其为王子
,以示不忘条戎之耻。
晋穆侯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去世。根据礼制,晋穆侯去世后,应该是王子的仇恨。没想到晋穆侯的弟弟大叔篡位成为国君,历史上被称为晋大叔。王子的仇恨不得不逃到其他诸侯国去避难。晋大叔四年(公元前781年),王子带领徒弟攻击晋大叔,夺取王位,是晋大臣。
当时,西周王朝处于动荡之中。淫秽的周幽王废除了太子姬宜臼,并将赞美的儿子姬伯服改为王子。姬宜臼逃到申国,投奔祖父申国君申侯。晋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沈侯与犬荣一起攻打西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
和姬伯服。随后,诸侯们以姬宜臼为王,为周平王。这时,周幽王的余党郭石父又有了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姬玉臣(据说是周幽王的兄弟),历史上被称为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朝两王并立。
经过几次战争,镐京早已破碎,周王室再也不能在关中立,于是周平王决定将首都迁往洛邑(今河南洛阳)。但此时,皇室实力太弱,无法独自完成首都迁移。在这个关键时刻,晋文侯与郑武公和秦襄公一起为国王服务,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晋文侯杀死了周携王,结束了周王室十年的二王并立,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历史上称之为文侯勤王。
像周初的周公旦一样,晋文侯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风,成为重建周朝的功臣。为了奖励晋文侯,周平王写了一篇《文侯之命》,并给予晋文侯桐弓一张,桐矢一百,卢弓一张,卢矢一百,马四匹,赞扬晋文侯是一个促使他安于王位的人,鼓励晋文侯像周文王和周武王时的圣贤一样全心全意地协助王室,继承祖先的美德,治理自己的国家。
在晋国史上,只有三个人能得到周王的奖励,一个是唐叔虞,另一个是晋文侯,另一个是晋文公。因此,《国语》评论道:晋文侯于是定天子 ,
是晋文侯决定了周平王的命运,因此他也获得了协助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 后来晋文侯在汾水流域扩张晋国疆土,得到周平王的认可。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去世,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伯继位为晋昭侯。
晋文侯在位35年,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君。晋文侯统治时期,晋国迅速崛起,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为晋国未来主宰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代晋国国君总是拿继文绍武来自勉,文是指晋文侯,他们以他为榜样,这足以看出晋文侯在晋国的重要历史地位。
晋国第十一任国君春秋初年:晋文侯的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