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先(1502~1568)
,山东济南人汉族。明代作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官部考功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二十年来,目睹朝政腐败,攻击夏言内阁,被罢官。他壮年归田,“龙泉时自吹自擂,依然有气如虹”,希望朝廷重新使用,但又拒绝趋附权贵,只能闲居终老。李开先的文学主张接近唐宋派。他崇尚与正统诗文异趣的戏曲小说,主张戏曲语言“俗雅俱备”,“懂而不难知”。
[img]364139[/img]
生平介绍
自幼聪明,琴棋书画无处不在,尤其陶醉于金元散曲和杂剧。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云南户部主任先后两次奉命运军薪前往宁夏边防。针对边境严重、防务放松的情况,上奏朝廷,提出澄清官治、富国强兵、扫除边境麻烦的主张,但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十三年来,嘉靖调到徐州监管粮仓。大力整顿粮政,因违反宦官利益,整顿遭到抵制和破坏,最终以失败告终。很快,他就被调到了官部。先后担任考功司长、司勋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等职务,官至太常寺少卿。在世宗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四月,皇家寺庙发生火灾。作为太常寺少卿,他因责任被宰辅夏言劾,这一年,即嘉靖二十二年桂毛(1543),他被正式免官,回到山东章丘原籍闲居。回到家乡后,李开先在章丘绿原山与同乡朋友组成了“词社”,并组织成立了“富文堂词会”。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其《闲居集》问世,收录诗词四卷,文章八卷。他还高度赞扬民歌,认为“真诗只在民间”,
先后编写了《烟霞小稿》、民歌集,如《傍妆台小令》。
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职。曾经把工资运到宁夏,目睹边防松弛,外患严重,深受感动。回到陕西关中后,来拜访了当时削减家园的作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欣赏,从此缔交。从嘉靖十一到二十一年(1532)~1542)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任、稽勋司员、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并提督四夷馆。在此期间,他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汉、吕高等人一起唱诗,被称为“嘉靖八子”。他们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风,主张学习韩愈、刘宗元、欧阳修、曾巩,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文字平易。嘉靖21年(1542)因攻击当时执政的夏言和严嵩,揭露了当时的政治腐败,被砍职,回到章丘故居。在家里建亭园,结词社,征歌度曲,收集戏曲和民间文学作品。他以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写了100首《中麓小令》,广为流传。王九思和100首一起刻在《妆台百曲》里。嘉靖26年写成传奇剧《宝剑记》。晚年,他用金,
元院以《花园午梦》的形式写成《花园午梦》、《打哑禅》等6种,总名《一笑散》。它还以民间流行的《山坡羊》小曲的形式写成了《市场艳词》。他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尤其是歌剧词山曲海他和弟子一起删除了16种元人杂剧。
明代作家李凯贤的生活经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