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隐公,名息姑,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在位十一年。隐,是死后的头衔。惠公死后,王子允还年轻,所以隐公代掌国君,后来被桓公杀死。
孔子的《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因为春秋是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的,所以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时期记录下来的。鲁隐公也以他的年龄而闻名。
[img]364121[/img]
鲁隐的公告是周公八世的孙子,鲁惠公和继室的儿子。成年后,父惠公娶了宋。然而,宋女到鲁后,父亲惠公看到宋女很漂亮,所以她接受了自己。宋女是仲子。不久,仲子为惠公生下了公子允,后来是鲁桓公。息和允的母亲都结婚了媵
,允的母亲仲子是右妾
,仲子的地位仅次于第一夫人,比声子高贵。子以母贵,允虽年幼但地位高贵,息虽年长但地位卑微。但由于地位相似,利和允的尊卑关系是秘密的,鲁国人并不知道。惠公去世时,由于年长而贤能,鲁国医生都推荐他,并要立他为国君。云当时太年轻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拒绝利息,他不知道云将来是否会被任命为国君;如果允许被任命为国君,他担心医生不能很好地帮助年轻的国君,所以他不得不取代允许上台执政。利息只是为了立允而成为国君。
隐公五年(前718),在唐地观看捕鱼。八年(前715),与郑国交换天子赐封邑太山的方和许田。
[img]364122[/img]
隐公十年(前713年),鲁国联合齐,郑攻打宋徐。在其中几场战役中,公子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导致了公子挥在鲁国的专权。
十一年(前712年)冬天,公子挥来见隐公,他神秘地屏退左右,然后对隐公说:主人当了这么多年国君,国家很稳定,老百姓也很富裕,满朝文臣武将没有不听你的话。现在王子允已经长大了。在我看来,我最好尽快为你除掉他。你好,继续做你的国君,让我做太宰,好吗?鲁隐公听了,非常惊讶地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王子允许当国君是先君的命令!我只是因为太子允年轻,所以我为他当了十几年国君。现在太子允真的长大了。我在那个地方盖房子。幸运的是,我将来会在那里养老。至于国君的位置,我已经决定还给太子允。
公子挥害怕公子允听到这件事后杀了他。相反,他告诉公子允隐公的坏话,诬陷隐公想摆脱公子允,真正成为国君,并要求自己杀死隐公。公子允听公子挥之不去的话,于是同意公子挥之不去杀隐公。
鲁隐公当公子的时候,曾经和郑国作战,被郑国俘虏,贿赂郑国医生尹氏才能脱身。隐公把尹的家神送到一个花园里,经常去祭拜。祭拜结束后,他住在附近大臣的家里。于父趁隐公去祭拜时,带领军队杀了隐公。公子允上台,就是鲁桓公。为了掩人耳目,桓公和公子挥手下令讨伐杀君罪,最后找了个替罪羊挡住过去。
《春秋》没有记载鲁隐公是如何被埋葬的,而是隐瞒了他被桓公杀害的事实。按照《春秋》的例子,国君被杀,杀人的坏人不被讨伐,就不记录葬礼,以为没有臣子。《春秋》没有记载隐公死亡的地方,不忍心解释。
[img]364123[/img]
人物轶事
惠公夺妻
鲁隐公名息,一作息姑,母声子。他父亲惠公的妻子是孟子,孟子死得早,声子成了继室。
隐公长大后,鲁惠公娶了宋武公弟弟的女儿仲子为妻。新女人来到鲁国。当惠公看到自己的美貌时,她强迫自己成为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后来是鲁桓公。
观鱼台观鱼
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天,据说唐地的好渔民总能捕到最多最大的鱼(弓箭射鱼)。在他的摄政第二年,鲁隐公在唐邑与徐蓉签订了联盟合同。他知道唐地风景秀丽,人民幸福,于是决定去看。
这件事被老臣公子区(臧熙伯)知道,他立即遇到隐公的建议:听说无论什么事情与祭祀、战争无关,那么作为国君的人都不应该去关注它。君主的职责是让人民服从自然秩序,如果不服从自然秩序,就叫乱政,经常做乱政的事,国家就会衰落。春天摘下不孕果实的枝条,夏天除掉谷苗间的草,秋天收获后打鸟捕兽,冬天在荒野里一起打猎——这些都是在农忙的缝隙里做的!...鸟兽的肉不能放在寺庙里的祭器里,这是自古以来就制定的规则。至于如何收集山川林泽的果实,如何准备充当器用的物品,一般小臣所做的是相关部门官员的职责,绝不是一个国君应该亲自做的。
这些明说隐喻的大议论直言不讳地说鲁隐公哑口无言,过了一会儿才喃喃地说:我不是专门去看鱼的,我只是想去看看那个地方的防务。公子区知道鲁隐公在为自己辩护,但也不好说,只好称病不从。鲁隐公到唐地,早就有地方筑起华丽的台子,命令好渔人设置钓鱼用具,请隐公临水观看。之后这里就留下了鲁隐公观鱼台的遗迹,这就是今鱼台县的名字。
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生平简介